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动力电池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种形态的?带你揭秘动力电池发展史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4 18:29    点击量:
今年初,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某电池产业会议上,毫不避讳的指出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产能结构性过剩。简单来说就是,低端产能大量闲置,高端产能供不应求。这一存在多年的行业顽疾也导致了当前的市场订单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从2018年动力电池市场占比来看,宁德时代占据国内动力电池市场41.19%的份额,名列第一位;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则为20.09%,名列第二。上述两家企业占据全国61.28%的市场份额,前五名的市场占比则达到73.72%,前十名更是拿下82.83%的市场。

据此可以判断,如果现有动力电池企业在2019年市场份额挤不进前十,势必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甚至有研究机构大胆预测,到2020年补贴完全退出后,市场上或许只剩下大概20家动力电池企业。

在低端落后产能过剩和外部强烈竞争的形势下,更深层次的行业洗牌风暴,一触即发。

目前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都在想办法加紧扩产。他们一方面担心供不应求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不断扩产的方式降低成本,与即将卷土重来的日韩势力对抗,从而保住龙头地位。

早在2015年,日韩电池企业就曾为争抢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不惜战略性亏损,低于成本价出售电池。

知名分析机构瑞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斯拉与松下合作的锂电池生产技术正在不断压低成本,达到了111美元/kWh(约合人民币771元/kWh),目前已经成为业内第一,比LG化学公司的148美元/kWh低37美元,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中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成本超过150美元/kWh,稍逊于第三名三星SDI,名列第四名。

显然,在成本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仍处于劣势,同时在高端产能方面,也陷入了供不应求的窘境。巨无霸宁德时代自然也逃不过这场“供应危机”。自上市以后,宁德时代案头的合作协议就已经有厚厚一沓了:

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宝马集团、华晨宝马、江铃汽车、广汽、东风汽车......车企大佬们一个赶着一个的要和宁德时代结为“亲家”。

同时供应如此多家整车厂,宁德时代电池也出现了大量缺货的现象。导致厂商去宁德时代订货,都要先付一笔重金,这让车企很焦灼。于是,车企不得不选择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来获得稳定的供给。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家主流车企与宁德时代展开了合作。

此外,还有一部分车企选择自建电池工厂,2018年以来,吉利、长城、东风、江淮等主机厂除发展新能源整车外,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虽然各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呈现不同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整车企业将来会通过多种模式向动力电池产业链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