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市场的销售情况怎么样?千万别被厂家蒙蔽了双眼!
国内蓄电池销售现状;目前中国蓄电池销售的主要渠道依赖渠道代理;工厂→代理商→分销商/汽配连锁→汽修店→消费者。其次就是电子商务线上网络销售,别特是在近两年举国上下提倡互联网+模式的新型模式在各个领域被无限放大,导致互联网+模式野蛮生长。蓄电池行业也不例外在大环境下积极燃烧热情,殊不知,做为汽车后市场的细分领域蓄电池行业DIY无法实现真正的线下全覆盖,从而导致网络销售公司呈现出覆盖区域广,单体服务区域规模小,市占率低的尴尬局面。同样的汽修,汽配连锁企业也没有做到像美国AUTOZONE,NAPA标准与规范,大部分小打小闹,看起来销售额也不小,若是具体到电池项目上相比之下,销量更小,渠道更窄,服务更加鞭长莫及。在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的热火降温之后,更多的汽车后市场企业沉下心来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做线下服务到是可圈可点。总之,在国内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拭目以待……
厂商纠葛;厂家对于传统经销商又爱又恨,爱他是因为离不开的,主要的销售份额还是依赖于他。恨他是传统的经销商缺少企业化运作,缺少公司化运营,没有发展战略,远大理想,大部分还是土八路,跟不上公司的思路和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不能领会厂家的战略意图成为厂家的一块心病,给未来长期合作埋下隐患。所以说蓄电池批发商尽管很重要,可是各厂家青睐的却是一些能和厂家的战略高度保持一致的新兴企业。对于能出力、能干活的蓄电池批发商本着现在合作,将来淘汰的厂家有很多很多,目前从蓄电池行业全局来看,真正把蓄电池批发商放在第一位且考虑共赢,长期发展的厂家少之又少。范范之例数不胜数。
如果说现在的蓄电池批发商多数是整个蓄电池流通环节最苦逼的一族不知您是否同意?
商家沦为厂家市场竞争的牺牲品;对于上游厂家来说,几乎每个厂家都是压任务,定目标。谋求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最大化;这两个最大化不仅仅是厂家的目标更是商家的目标,从生存与利润的角度来讲,试问哪个经销商不想在自己的市场称王称霸!谁不想自己的事业做的最强大!那么为什么本来一致的目标还会有分歧,甚至于导致一拍两散,劳燕分飞?其实就是厂家为了品牌在市场上实现野蛮生长下的一步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然而有些厂家为实现市场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最大化堵截竞品,不顾经销商的品牌搭建和加大利润增长点,胁迫经销商不准代理其他品牌不然取消代理资格等劣质手段。对此也只能“呵呵”了。
有不少经销商因任务重无法完成年度目标而惨遭砍杀。
其主要原因:方向一致,但双方站的高度不一样。对市场格局和市场战略考虑不一个层面,厂家看的是全国市场,可谓高瞻远瞩放眼全国希望都是我的产品。然而无法看清具体市/县的实际情况,而且往往政策一刀切,业务人员明知道公司的要求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无法对称,可是没有决定权,只有执行权,导致强压猛灌,而公司的目标对于经销商来说就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一拍两散就不足为奇。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厂家销售的上通下达不畅,领导层面的自以为是,基层销售人员不敢讲真话。某大公司就是这个样子,2010年在销售300万只电池的情况下,制定了五年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五年十倍,2015年销售3000万只的目标,实际的销售是700万只左右。根据目标销量,大批量扩招销售人员,增加经销商,对于不能承担目标的经销商直接砍掉,最终成了行业笑谈。销售总监几乎三年一换拍屁股走人,一大批忠实的经销商受到了深深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