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该如何完善?未来会怎样发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30 10:21
点击量:次
电动汽车正成为普通家庭购车的选项之一,而续航问题是其扩大市场的一大短板。近期,德国汽车品牌保时捷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功率高达450千瓦的超级充电桩,充电3分钟可续航100公里,15分钟即可充电80%。特斯拉也发布了新一代超级充电桩,充电时间可缩短一半。这种超级充电桩技术能否帮助电动汽车克服短板呢?
的确,超充技术将有助于电动汽车的长途出行,但尚不能彻底解决续航短、充电不便的问题。
与体积小巧的慢速充电桩相比,超级充电桩对供电线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无法安装在普通车位上。考虑到建设与运营成本,超级充电桩多见于城市郊区、高速路沿途。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消费者用车场景90%以上为市内短途出行,长途出行不到10%。因此,为住宅区、办公区与商业区的车位普及慢速充电桩,比建设超级充电桩更加务实。
此外,超充技术的实现,不仅需要建设强大的充电桩,也对锂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达数百千瓦的充电功率下,电池可能出现寿命衰减问题,甚至安全风险。因此,为了与当前锂电池性能匹配,实际应用的充电桩功率要比预期低很多。目前,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夜间慢充为主,日间快充为辅”。超级快充的普及尚需时日。
如果说基础设施决定了补充续航里程的便利性,那么锂电池本身则直接影响续航里程的长短。对传统燃油车来说,想要实现续航里程增加一倍,只需将油箱相应扩大一倍,基本不会增加整车成本。这一招对电动汽车不管用。一方面,电池价格不菲,增加电池会显著增加购车成本;另一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很低,增加电池容量会显著增加车重,从而降低续航里程。
随着技术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锂电池成本会逐步降低,而能量密度就成了主要难题。目前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两种。前者能量密度较低,主攻低成本与高安全性,应用在空间较为宽松的大客车上;后者能量密度较高,主攻高能量密度,应用在布局紧凑的轿车与SUV上。所谓三元锂,一般是指电池的正极由镍钴锰三种元素组成,调节三种元素的比例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研究发现,能量密度越高的元素配比,稳定性、安全性一般也越差,这使得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前路困难重重。
新能源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年来,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发展历经起伏。其中的技术瓶颈、产业化掣肘等问题,仍有赖于人们共同努力去解决。电动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类似挑战。目前,世界各国的研发机构一方面尽可能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极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下一代锂电池,例如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其中,固态锂电池被寄予厚望。不过,下一代锂电池的量产乐观估计仍需5—10年。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虽然这一技术的完善可能需要更大的投入,但可以避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为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纯电动车型的驱动方式就不用多说了,很简单,就是纯粹靠电能驱动的车辆,然后通过家用电源、专用充电桩或者特定的充电场所进行充电,以满足日常的行驶需求。
从驱动方式上可以看得出,增程式汽车最后还是采用电机去驱动,发动机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甚至都不参与到驱动当中。由于发动机代替大部分电池,能够持续带来电能,在续航里程上要比纯电动车型长。就拿理想one来说把,内置电池的NEDC续航里程在180公里,发动机介入后,NEDC续航里程可以达到800公里以上,相比目前市面上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要高出很多。
除了续航里程高以外,很多人会担心,加了发动机后会有很大噪声,其实这并不需要担心,在增程模式下,发动机一直工作在高效转区内,安静程度要比普通的燃油车要更好,并且由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效率模式下,产生的油耗一般都在百公里油耗4L左右。除此之外,增程式汽车一样能够享受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
点评: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逐渐淘汰燃油车,加大对环境的保护。而增程式汽车还需要消耗汽油,产生废气污染环境,在未来依旧会被淘汰。目前的出先是因为补贴政策的退坡,加上纯电动车型在电池技术上的瓶颈,导致续航里程上不去,而应景诞生的过渡车型。所以说增程式汽车是燃油车全面转变为纯电动汽车的过渡车型。
的确,超充技术将有助于电动汽车的长途出行,但尚不能彻底解决续航短、充电不便的问题。
与体积小巧的慢速充电桩相比,超级充电桩对供电线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无法安装在普通车位上。考虑到建设与运营成本,超级充电桩多见于城市郊区、高速路沿途。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消费者用车场景90%以上为市内短途出行,长途出行不到10%。因此,为住宅区、办公区与商业区的车位普及慢速充电桩,比建设超级充电桩更加务实。
此外,超充技术的实现,不仅需要建设强大的充电桩,也对锂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达数百千瓦的充电功率下,电池可能出现寿命衰减问题,甚至安全风险。因此,为了与当前锂电池性能匹配,实际应用的充电桩功率要比预期低很多。目前,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夜间慢充为主,日间快充为辅”。超级快充的普及尚需时日。
如果说基础设施决定了补充续航里程的便利性,那么锂电池本身则直接影响续航里程的长短。对传统燃油车来说,想要实现续航里程增加一倍,只需将油箱相应扩大一倍,基本不会增加整车成本。这一招对电动汽车不管用。一方面,电池价格不菲,增加电池会显著增加购车成本;另一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很低,增加电池容量会显著增加车重,从而降低续航里程。
随着技术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锂电池成本会逐步降低,而能量密度就成了主要难题。目前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两种。前者能量密度较低,主攻低成本与高安全性,应用在空间较为宽松的大客车上;后者能量密度较高,主攻高能量密度,应用在布局紧凑的轿车与SUV上。所谓三元锂,一般是指电池的正极由镍钴锰三种元素组成,调节三种元素的比例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研究发现,能量密度越高的元素配比,稳定性、安全性一般也越差,这使得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前路困难重重。
新能源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年来,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发展历经起伏。其中的技术瓶颈、产业化掣肘等问题,仍有赖于人们共同努力去解决。电动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类似挑战。目前,世界各国的研发机构一方面尽可能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极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下一代锂电池,例如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其中,固态锂电池被寄予厚望。不过,下一代锂电池的量产乐观估计仍需5—10年。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虽然这一技术的完善可能需要更大的投入,但可以避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为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纯电动车型的驱动方式就不用多说了,很简单,就是纯粹靠电能驱动的车辆,然后通过家用电源、专用充电桩或者特定的充电场所进行充电,以满足日常的行驶需求。
从驱动方式上可以看得出,增程式汽车最后还是采用电机去驱动,发动机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甚至都不参与到驱动当中。由于发动机代替大部分电池,能够持续带来电能,在续航里程上要比纯电动车型长。就拿理想one来说把,内置电池的NEDC续航里程在180公里,发动机介入后,NEDC续航里程可以达到800公里以上,相比目前市面上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要高出很多。
除了续航里程高以外,很多人会担心,加了发动机后会有很大噪声,其实这并不需要担心,在增程模式下,发动机一直工作在高效转区内,安静程度要比普通的燃油车要更好,并且由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效率模式下,产生的油耗一般都在百公里油耗4L左右。除此之外,增程式汽车一样能够享受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
点评: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逐渐淘汰燃油车,加大对环境的保护。而增程式汽车还需要消耗汽油,产生废气污染环境,在未来依旧会被淘汰。目前的出先是因为补贴政策的退坡,加上纯电动车型在电池技术上的瓶颈,导致续航里程上不去,而应景诞生的过渡车型。所以说增程式汽车是燃油车全面转变为纯电动汽车的过渡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