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消纳退役电池?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的方法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01 17:06
点击量:次
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6.8万辆和36.0万辆,同比增长58.5%和59.8%。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工作如何跟进,如何有效消纳退役电池,也逐渐成为行业焦点。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业目前正处在初创期,在回收模式、体系建设、市场监管、商业化模式等诸多方面,还在不断探索成长。为更好地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不妨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一、电池设计上关注回收需求。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除了优化后期解决方案,我们更应在电池设计之初就将循环利用的需求考虑进来。如简洁的电池结构设计,更方便提升回收利用的工作效率,提高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严格的三码(即电池编码、汽车VIN码和回收编码)合一制度,配合溯源平台的导入,保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
二、合理定价退役电池。当前我国关于退役电池的定价机制并不完善,关于退役电池的电池容量和品质的检测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而很难形成规范化的定价原则。而退役电池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回收成本过高,利润空间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退役电池定价机制迫切而必要。
三、做好顶层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从战略高度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来保障未来对大批量动力电池安全有效的回收利用。为此,国家需提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依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指导。同时,还应开展多样化的鼓励措施,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四、健全回收利用管理规范。回收利用体系涉及的环节众多,健全管理规范、完善相关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有助于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在分类、包装、运输、存储、梯次利用及报废电池拆解等相关环节的标准制定,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业还处在成长初期,困扰着行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也比较复杂,在破壁前行的道路上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积极探索、未雨绸缪,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在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之际泰然处之。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业目前正处在初创期,在回收模式、体系建设、市场监管、商业化模式等诸多方面,还在不断探索成长。为更好地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不妨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一、电池设计上关注回收需求。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除了优化后期解决方案,我们更应在电池设计之初就将循环利用的需求考虑进来。如简洁的电池结构设计,更方便提升回收利用的工作效率,提高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严格的三码(即电池编码、汽车VIN码和回收编码)合一制度,配合溯源平台的导入,保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
二、合理定价退役电池。当前我国关于退役电池的定价机制并不完善,关于退役电池的电池容量和品质的检测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而很难形成规范化的定价原则。而退役电池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回收成本过高,利润空间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退役电池定价机制迫切而必要。
三、做好顶层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从战略高度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来保障未来对大批量动力电池安全有效的回收利用。为此,国家需提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依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指导。同时,还应开展多样化的鼓励措施,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四、健全回收利用管理规范。回收利用体系涉及的环节众多,健全管理规范、完善相关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有助于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在分类、包装、运输、存储、梯次利用及报废电池拆解等相关环节的标准制定,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业还处在成长初期,困扰着行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也比较复杂,在破壁前行的道路上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积极探索、未雨绸缪,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在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之际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