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是什么限制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如何解决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11 22:10    点击量:

关键核心技术事关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也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电动汽车因存在续航里程短、成本高等问题,许多潜在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


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成为其产业化瓶颈,为此美、日、韩等国都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其目标均指向“2020年能量密度达300Wh/kg”。

 

究竟是什么限制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吴凯介绍,电池背后的化学体系是主要原因。一般而言,锂电池的四个部分非常关键:正极、负极、电解质、膈膜。其中正负极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相当于人体“任督二脉”。

 

由于目前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正极材料就成为了“木桶的短板”——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下限取决于正极材料,所以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断升级正极材料。但是,我国高镍材料开发起步晚,技术积累较为薄弱,制备工艺及装备条件较为落后。

 

颠覆传统 解决负极材料的硬伤

 

负极材料也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目前大多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随着对续航里程需求的持续升级,传统石墨负极已不能满足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期望。

 

据测算,硅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达石墨负极的10倍,被看作是后者的“替代者”。传统硅基材料的应用,主要采用碳包覆技术,即在硅材料表面复合一层碳材料。吴凯介绍,但由于硅材料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高达300%,多次循环后表面包覆的碳材料会破碎、脱落,对硅材料的保护作用大幅减弱,从而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不佳。
 

完美“瘦身” 率先使用航空级别的“7系铝”

 

在能耗不变,体积和重量都受限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主要取决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这就考验研究人员为电池包‘瘦身’的能力。”吴凯说,宁德时代首次将航空级别的“7系铝”运用至电池包下箱体。“7系铝”,铝中的“战斗铝”,常被用于制造飞机起落架,具备轻盈、坚固、安全等特性。

 

吴凯告诉记者,“7系铝”应用也具有很多风险,特别是应力腐蚀现象(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的介质中,由于腐蚀介质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发生断裂)。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