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继镉镍、氢镍电池后发展最快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均为能够可逆地嵌入-脱出锂的化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电极材料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如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及LiMn2O4等作为正极,选用各种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或合金等作为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以石墨为负极、LiCoO2为正极。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在电化学势梯度的驱使下经过电解液向负极迁移,电荷平衡要求等量的电子在外电路下从正极流向负极,到达负极后得到电子的锂离子再嵌入到负极材料晶格中;放电时则以相反过程进行,即锂离子离开负极晶格,嵌入正极重新形成LiCoO2。
充放电过程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
LiCoO2?Li1-xCoO2+xe+xLi+
负极反应:
xLi++xe+nC?LixCn
电池反应:
LiCoO2+nC?Li1-xCoO2+LixCn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除了“氧化-还原”以外,还基于电化学嵌入-脱出反应,即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以离子形式(Li+)作为能量交换的载体,通过电解液,利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在正负极之间摇摆,达到能量交换的目的。与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平均输出电压高、充电效率高、自放电效率低、安全性能好、循环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