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0 21:18
点击量:次
阀控式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原理是把所需份量的电解液注入极板和隔板中,没有游离的电解液,通过负极板潮湿来提高吸收氧的能力,为防止电解液减少把蓄电池密封,故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又称“贫液电池”。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极栅主要采用铅钙合金,以提高其正负极析气(H2和O2)过电位,达到减少其充电过程中析气量的目的。正极板在充电达到70%时,氧气就开始发生,而负极板达到90%时才开始发生氧气。在生产工艺上,一般情况下正负极板的厚度之比=6:4,根据这一正、负极活性物质量比的变化,当负极上绒状Pb达到90%时,正极上的PbO2接近90%,再经少许的充电,正、负极上的活性物质分别氧化还原达95%,接近完全充电,这样可使H2、O2气体析出减少。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或硅胶)来吸储电解液,并同时为正极上析出的氧气向负极扩散提供通道。这样,氧一旦扩散到负极上,立即为负极吸收,从而抑制了负极上氧气的产生,导致浮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90%以上被消除(少量气体通过安全阀排放出去)。
2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特性
2.1浮充电压
浮充电压=开路电压+极化电压
气体再化合效率
=(电解液比重+0.85)+(0.10~0.18)V
=(1.30+0.85)+(0.10~0.18)V
=2.15V+0.10V
=2.25V
例如,美国圣帝公司的电池电解液比重为1.240g/cm3,所以它的浮充电压为2.19V。日本YUASA公司的浮充电压为2.23V。
2.2浮充电流
固定型防酸隔爆蓄电池的浮充电流有两个作用:
1)补充蓄电池自放电的损失;
2)向日常性负载提供电流。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流有三个作用:
1)补充蓄电池自放电的损失;
2)向日常性负载提供电流;
3)浮充电流足以维持电池内氧循环。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原理是把所需份量的电解液注入极板和隔板中,没有游离的电解液,通过负极板潮湿来提高吸收氧的能力,为防止电解液减少把蓄电池密封,故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又称“贫液电池”。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极栅主要采用铅钙合金,以提高其正负极析气(H2和O2)过电位,达到减少其充电过程中析气量的目的。正极板在充电达到70%时,氧气就开始发生,而负极板达到90%时才开始发生氧气。在生产工艺上,一般情况下正负极板的厚度之比=6:4,根据这一正、负极活性物质量比的变化,当负极上绒状Pb达到90%时,正极上的PbO2接近90%,再经少许的充电,正、负极上的活性物质分别氧化还原达95%,接近完全充电,这样可使H2、O2气体析出减少。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或硅胶)来吸储电解液,并同时为正极上析出的氧气向负极扩散提供通道。这样,氧一旦扩散到负极上,立即为负极吸收,从而抑制了负极上氧气的产生,导致浮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90%以上被消除(少量气体通过安全阀排放出去)。
2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特性
2.1浮充电压
浮充电压=开路电压+极化电压
气体再化合效率
=(电解液比重+0.85)+(0.10~0.18)V
=(1.30+0.85)+(0.10~0.18)V
=2.15V+0.10V
=2.25V
例如,美国圣帝公司的电池电解液比重为1.240g/cm3,所以它的浮充电压为2.19V。日本YUASA公司的浮充电压为2.23V。
2.2浮充电流
固定型防酸隔爆蓄电池的浮充电流有两个作用:
1)补充蓄电池自放电的损失;
2)向日常性负载提供电流。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流有三个作用:
1)补充蓄电池自放电的损失;
2)向日常性负载提供电流;
3)浮充电流足以维持电池内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