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不同技术路线电池的快充应用前景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2-18 19:34    点击量:
不同技术路线电池的快充应用前景

充电的快慢和动力电池、充电桩、电动汽车整车、电网等整体技术和设计要求都息息相关,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在于电池。我们具体来讨论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在快充技术方向上的应用趋势。各种正极材料几乎都可以用来制造快充型电池,但适用性和优劣各不相同。

1、三元快充型电池更适用于电动乘用车

三元电池因其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更受到重视,材料本身导电性能优异,但反应活性太高,因此对快充安全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三元电池快充体系的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比克等。宁德时代研发了“超导电子网”和“快离子环”技术,可实现15分钟内SOC从5%充电到85%,能量密度190Wh/kg,循环寿命超过2500次,主要应用领域为乘用车,预计2018年内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

比克今年5月最新推出的3.0高能芯通过引入硅系负极材料、高镍正极材料,以及专门开发的电解液,其能量密度高达近250Wh/kg,可实现500公里超长续航里程。通过充电策略设计,有效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在极端的应急模式下,充电10分钟可行驶60公里。

按照燃油车的使用习惯,要实现充电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完全充满电,充电倍率至少需要3-6C之间。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乘用车大多数是半小时到1小时充满80%电量,比以前两三小时的充电时间已提升了不少,未来有望进一步压缩到20分钟内。

2、磷酸铁锂快充乘商均可用

磷酸铁锂在快充领域不具有先天优势,从材料上看,磷酸铁锂材料的本征电导率比较低,仅为三元材料的百分之一,需要对磷酸铁锂材料进行导电性优化才能满足快充的需求。但磷酸铁锂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结合成熟的技术背景及稳定的产品性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沃特玛等。

受限于理论能量密度的极值限制,磷酸铁锂未来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发挥空间不大。但对于客车、物流车、专用车等商用车现已选用磷酸铁锂体系而言,对于能量密度的提升并不是必须的,而快充则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