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2-23 16:02    点击量:
尽管特斯拉和松下在去年的年初就宣布量产,但21700在国内却是刚起步不久。力神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量产的电池企业,今年年中才宣布量产。

由于21700电池在国内起步晚,产业链不完善、生产工艺未成熟是硬伤。

由于21700对于壳体材料的要求比18650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壳体材料必须提高质量方能满足电芯性能稳定需求。

此外,18650和21700之间的生产设备转换,仅限于高端生产设备,对于中低端产线而言,顺利转换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一“硬伤”已然有了较大好转,不过在量产方面还有待验证。

泰能新能源罗姓高管表示,21700电池的钢壳和盖帽与18650电池有所区别,但是目前的供应能满足需求。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来看,研发和生产需要磨合。为加快磨合进程,泰能新能源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和制造团队。

据悉,力神的原材料如电池壳和电池盖的供应,在去年已经得到了解决。此外在生产设备方面,力神导入了进口自动生产线等设备。

有业内人士建议,21700电池的工艺路线选择方面可以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相结合。设备选择方面可以国内为主,内外兼容。

不过,国内发展21700电池在工艺和材料开发积累、市场的实践、改善等有特斯拉经验作为借鉴,缩短了探索周期。

比克电池、猛狮科技、天鹏电源、安徽泰能等电池及PACK企业在21700领域进展幅度较大。

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1700电池相关的产业配套相对去年已经有所提升。由于21700电池产品没有完全放量上市,所以产业配套仍不明显,随着产品的放量,相关配套将会随之显露出来。

尽管电池厂对21700的热情已经“燃烧”起来了,但国内主机厂这里受到了“冷眼”。

车企观望局面可破否?

“21700电池的好处是,单位容积量增大之后,成本的变化不大。对于汽车方面来说,符合低成本条件下应用的趋势”,黄福良对21700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持认可态度,不过随后他话锋一转,“21700电池在去年年底火了一通之后,今年的市场信息并不多”。

21700电池的热管理及pack成本较高是下游车企对21700电池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21700电池在经过剧烈温度条件反应之后,电池的失效管控存在问题,并且在电池电量的配比条件下,实现较大的充电和放电,易造成电池温度差别很大,对电池寿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如果要给21700电池设计理想的温度环境会造成热管理成本上升。

对于车企而言,18650路线切换成21700路线,综合成本暂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并且行业内缺乏突出的解决方案,尝试新方案属于无异于将消耗时间成本。

随着国家对于能量密度的要求逐年提升,18650的路线似乎越来越难以适应。泰能新能源罗姓高管认为,后期国家要求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350Wh/kg以上,将不可避免走高镍路线,而高镍路线将用到硅碳体系。相较18650,21700显然具有更高的膨胀体积,更适用硅碳体系。

根据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在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达到350Wh/kg。

相较于18650,更大尺寸、更大容量的21700电池的出现,无疑更符合这一政策的要求。

有车企已经试水。

今年6月中旬,全新的江淮iEV6E运动版推出,搭载了力神的21700电池,工况续航里程达310公里。该电池单体容量4.5Ah,能量密度达225Wh/kg,搭载了液冷式电池温控系统,可实现剧烈温差下的正常使用,并且实现了快充与寿命平衡,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优势。

韩彬表示,下游客户对于21700电池的看法较为满意,目前力神处于满产状态。

下游车企对21700电池的态度,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南京金龙的一款纯电动厢式运输车导入21700电池,背后是出于客户的指定要求。

开瑞新能源华南总监金亮也表示,车企对于21700电池的态度很大一部分是由客户和市场来决定的。开瑞新能源不排除将来导入21700电池,并且正在关注21700的市场份额变化。

眼下马不停蹄配合订单生产的力神对市场持乐观态度。韩彬表示,力神已经开始并且将布局二期建设,增加4条生产线。

尽管尚未进入量产阶段,泰能新能源也对未来进入市场跃跃欲试,“明年年中将放量1GWh,如果投入到市场中能收获不错的反响的话,我们后续会有比较大的放量”。

21700在国内的发展步伐已经一年多,21700的推广似乎进展缓慢,下游车企整体对21700电池的态度何时能扭转?

泰能新能源罗姓高管坦言,21700替换18650是时间的问题,车企需要一定的接受时间。她预计,21700如能得到一两家大车企导入应用,爆发式增长的拐点就会到来。

崔东树表示,未来动力电池是多元化发展,方型和软包的发展速度也比较,21700电池依仗其优势是其中一个方向。

相较去年,无论是电池企业的布局亦或是车企的尝试,21700在国内已经迈出一段距离,光明或许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