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简述电池开发与生产技术领域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2-24 15:48    点击量:
1月22日,松下和丰田终于官方公布和传闻已久的消息:两家已经签署协议,成立新能源汽车用方形电池合资公司。新公司将在2020年末之前成立,其中丰田出资占比51%,松下占比49%。

对于这家公司,双方都拿出了满满的诚意。丰田方面:将其在电池开发与生产技术领域的设备及人员悉数注入到合资公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包括丰田投入重兵研发多年,堪称领先业界的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并且特意声明原则上合资公司可以向所有的汽车厂开放销售,丰田甚至还拉来了跟自己有资本绑定关系的两个车圈好基友,马自达和斯巴鲁。

松下方面,贡献出了其在方形动力电池上的开发、生产技术、采购、接受订单以及与管理机能相关的设备、其他资产、债务以及人员等,甚至包括松下当前运转最为成熟的在日本和中国大连的数家工厂。

关键时刻,还得是老伙计丰田,两家能走到一起,是因为彼此知根知底,渊源已久。

1996年,两家就合资(松下和丰田分别持股60%和40%)成立了PEVE(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PanasonicEVEnergyCo)生产动力电池,匹配在普锐斯之上。

2010年,丰田将持股比例上升到80.5%,并将公司改名PrimearthEV能源公司(PrimearthEVEnergyCo.),名字缩写还是PEVE。

不管是哪个PEVE,一直都是丰田唯一一家动力电池供应商。2017年1月,丰田创下了混动车型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辆(其中含普锐斯将近400万辆)的世界纪录。七拐八拐,原来松下的电池早就装在了1000万辆新能源车上,点32个赞,可谓是精诚合作之典范。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动力电池采购方,丰田在2017一整年才用了松下0.7GWh的电池,2018年也不到2GWh,充其量不到松下整体出货量的10%。

不过话又说回来,巨头不发威,也别当人家是病猫。丰田章男已经发下狠话,到2030年丰田全球电动化汽车年销量要达到550万辆以上,纯电动车和氢燃料车力争年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车企和电池厂通过资本形式深度绑定,有利于整合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为大家所用。例如丰田就一手扶持其全球第四大盐湖提锂公司Orocobre,丰田持股3.8%的住友金属不仅为PEVE供应正极材料,更是松下引以为傲的NCA正极材料的独家御用供应商,且住友金属的NCA正极材料只供应给松下一家电池厂。

再例如宝马拿下的钴矿资源,就供给宁德时代的各个工厂。

双方在产业链端的精诚合作,不仅可以应对价格波动和供应瓶颈,还能从材料源头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说到松下和丰田合资的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技术路线升级成固态电池,丰田依旧会不离不弃,松下也照样可以继续得益。这跟当前车企和电池厂之间(哪怕是合资)相爱相杀又貌合神离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为不想自己造电池的车企,就不是一家好车企。车企在这一代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上认了命,却不想在下一代电池上继续被第三方卡脖子。先不说待现有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技术稳定之后,车企大概率会通过收购现成电池厂或自建电池厂来自造电池,在下一代固态电池的布局上,各家车企也都不甘心输在起跑线上,不甘心在固态电池时代还依赖第三方电池厂。

大众投资向1亿欧元收购固态电池创业公司Quantumscape,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要自研自产固态电池。宝马也投重金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待到时机成熟时将会亲自投身生产。

就算是现在谁又敢说,车企与电池厂组建合资公司不是为了为未来自造电池而交学费呢。

车企和电池厂的合纵连横还将持续下去。松下将旗下所有方形动力电池业务打包装进了跟丰田的合资公司,却唯独留下了圆柱电池业务。松下重金押注于上海近在咫尺的苏州工厂,明眼人都知道这与特斯拉上海工厂息息相关,而这次被爆出来的特斯拉与力神的闹剧,怕只是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冰山。

而听说宝马早已开始寻找除宁德时代和三星SDI以外的第三家供应商了,当下也已基本锁定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