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起火主因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23:24    点击量:

电池热失控是电动汽车起火主因

 

高俊奎强调,电池单体内短路、单体散热、性能衰减引起温度升高、机械可靠性和电池模组的内短路、散热、电气连接可靠性、机械可靠性是关系电池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能力,系统内的短路、绝缘问题,密封防水性能、BMS(电池管理系统)管理能力和可靠性是决定电池包的安全因素。他进一步指出,电池安全涉及安全体系、安全设计和制造过程等各方面。

 

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中,高俊奎强调,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的主因,这种过热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顾名思义,热失控就是电池内部热量聚集,最终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导致严重的事故。而目前对于锂电池起火没有有效的阻止措施,只能任由电动汽车燃烧直至热失控过程结束。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电池热失控?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热辐射、电池内部短路、恶劣环境滥用等引起的。如何针对热失控进行管理?《指南》专家组的研究明确,热失控发生起火爆炸时,电池单体上的安全保护装置应启动,这就要求企业在电池泄压和喷火层面上尽心设计,喷泻出的物质数量应有所控制,对喷出的气体温度和成分也要进行研究分析,以防止次生短路灾害的发生。

 

另外,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强相关,对于不具备快充热性的动力电池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减少快充的使用,尽可能选择小倍率充电。尽管快充已经成为厂商主要的营销噱头,也成为消费者购买车辆的重要参考,但从安全角度看,快充并不应该被提倡,这也是需要业内外厂商、消费者需要正视的问题。

 

使用温度影响锂电池安全

 

除了电池本身,使用环境也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

 

电动汽车冬天为什么充电不畅?这可能是困扰大部分消费者的问题。在业内专家看来,锂离子电池具有最佳使用温度范围,低温难充电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问题。不仅如此,锂离子电池在超过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后甚至还会引发安全问题,较高温度下使用易引发热失控安全问题,低温充电下负极又可能发生析锂问题。那么,超过45℃和0℃以下非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内应如何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相关行业专家指出,应控制充放电策略,如降低倍率,保证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工作。《指南》也强调,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充电方式(包括充电温度、充电倍率和充电电压),以保证安全。

 

当前,不同体系和不同设计的单体电池充电方式不同,为了确保安全,《指南》给出的建议是,电池单体制造商在提供单体电池产品时,应提供温度-倍率-充电电压关系图,根据电池单体规格书设计系统充电策略。

 

温度不仅对电池使用产生影响,也同样是电池寿命、储运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王子冬指出,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长期存储性能会严重衰减,长期存放的电池再次使用时也不应直接采用快速充电的方式。《指南》也明确,电池和模组的包装应防水、防潮,避免挤压和损伤,且应以最小单元隔离固定,保障安全距离。在运输过程中,也要对所处温度进行监控,避免日晒、雨淋和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