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为何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23:41    点击量: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进步成就了今天的电动汽车,也决定着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化的步伐快慢。2018年,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电池新技术不断成熟,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ModelS撞上了混凝土墙并很快起火,导致两名高中生死亡,另有一名高中生受伤。同月,一辆特斯拉汽车在瑞士发生事故,导致电池起火,驾驶员当场死亡……连续的事故再次将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也让有购买电动汽车意愿的消费者心增疑虑:电动汽车,到底安不安全?

 

动力电池安全性待考

 

知名品牌手机电池爆炸的新闻已经过去很久,但仍然让很多人心有余悸,最近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更是让人心惊。在节能环保、性价比高等优点的加持下,电动汽车能否让大家安心地坐在一块大电池上飞奔?

 

“国内动力电池生产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工程师王湛介绍,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数量迅猛增长,新技术、新路线层出不穷,但制造商规模普遍不大,技术实力有提升空间。在现有体制下,市场门槛比较低,一些小制造商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生产设备结合的方法,产品质量水平不稳定,在产能和安全性方面还有一些可提高的空间。”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使用率最高的动力电池。数据表明但却比三元锂电池有更好的安全性。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与性能的关键因素,隔膜是保证电池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材料。众所周知,电池容量越大、能量密度越高,安全的重要性越凸显。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强调,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能量等其他性能指标其次。

 

“影响电池安全的,不只是电芯本身,还与电池组、动力系统、整车等有关,尤其是BMS(电池管理系统)。”同济大学教授叶际平表示,现在的BMS不能像人的神经一样做到“冷暖自知”,所有的电池都是被动地被BMS控制,而电池内部活性非常大,无法在大气暴露的情况下看内部运行情况,虽然材料分析技术在日本、韩国等地非常成熟,但在国内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所以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