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锂电产业竞争加剧行业为何普遍增速放缓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6 20:57    点击量:
农历阳春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时,A股资本市场如期迎来“春天”,但对于部分动力锂电池企业而言,却依然是“料峭春寒”。

日前,多家动力锂电池企业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及快报。由于受到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补贴大幅退坡、产能过剩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不少电池企业业绩表现不佳,甚至有部分企业业绩大幅亏损。

锂电产业竞争加剧行业普遍增速放缓

从部分锂电企业公布的财报及业绩快报来看,宁德时代2018年实现营收296.11亿元,同比增长48.08%,而净利润实现44.30亿元,同比下降7.71%;比亚迪2018年实现营收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但净利润为27.80亿元,同比下降31.63%;国轩高科2018年实现营收61.46亿元,同比增长27.04%,净利润实现8.52亿元,同比微增1.65%。

可以看出,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龙头企业在2018年的盈利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仅有国轩高科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而利润增幅并不乐观。此外,行业内其他企业如坚瑞沃能、丰元股份、南都电源、成飞集成、东方精工等在2018年则出现了净利润亏损的情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自2015年开始持续下降,2017年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31.3%,2018年产能利用率再度下降为约29.5%,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产业竞争加剧、财政补贴退坡也将导致电池价格下滑,企业毛利润下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甚至有的企业动力电池业务平均毛利率不足10%。

行业专家认为,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将仅余下20-30家,80%以上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政策补贴退坡靴子落地加速新能源行业洗牌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需求的高速增长。然而增长的背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长期执行补贴政策导致一些企业形成“补贴依赖症”,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中各个厂商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分阶段释放压力,下调补贴标准,并提高了技术门槛。与2018年相比,本次补贴平均退坡超过50%,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本次补贴退坡的靴子落地意味着,未来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方式将从政策驱动型转向市场驱动型。从短期来看,虽然会给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从长期看来,可以倒逼新能源产业的深度整合,去芜存菁。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批先行的企业已经开始尝到了甜,过去好坏产品在市场上都能够卖得出去,现在到了考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资源和产销量会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短期来看,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将消除市场不确定因素,随着行业新品也将加速落地占领市场,整体产业链生产景气度有望提升。川财证券研究所也表示,补贴退坡,利好头部企业。短期来看,补贴退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产业链各环节的毛利率水平。但长期来看,新政将新能源车推向市场化,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洗牌,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