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重要部分?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6 20:58
点击量:次
成本及安全优势著显干法隔膜风潮或将重启
从长远来看,未来的全球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链的持续向好趋势毋庸置疑。据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18年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8.6%、31.5%、27.4%、37.7%。其中,锂电隔膜增速居首。
作为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隔膜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重要部分,其成本占整个动力电池成本的5%左右。在新能源电池的细分领域中,隔膜的技术含量高,也是最后一个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化的材料。
从隔膜行业来看,未来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也会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下游锂电池的生产厂家将会选择在成本、安全、性能、电池能量密度上更有优势的隔膜产品。
隔膜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干法拉伸与湿法拉伸。2016年及以前,我国国内的隔膜需求以干法为主。近年来,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以及国家补贴等因素影响,湿法隔膜市场的需求迅速攀升。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约13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约7亿平方米,湿法占比已超过干法。
目前,国内三元动力电池系使用“湿法+涂覆”居多,而基于成本考虑,性能逐步提高的干法隔膜既能够大量使用在磷酸锂体系上,也开始应用于三元体系,有些三元体系的龙头企业用的也是干法隔膜。
事实上,相较于湿法隔膜,干法隔膜在成本、性能和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随着原料、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的不断提升和研发的持续创新,干法隔膜在厚度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从最初的32μm慢慢演变成25μm、24μm、22μm、20μm,甚至已有少部分隔膜企业已经在16μm隔膜产品上具备规模化的量产能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补贴的退坡,在动力电池性能、成本、细分市场需求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对于隔膜的需求将从湿法转向干法。在此基础上,干法隔膜的占比或将有所回升,而在成本驱动下的隔膜市场,将会呈现干湿法长期并存的格局。
从长远来看,未来的全球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链的持续向好趋势毋庸置疑。据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18年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8.6%、31.5%、27.4%、37.7%。其中,锂电隔膜增速居首。
作为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隔膜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重要部分,其成本占整个动力电池成本的5%左右。在新能源电池的细分领域中,隔膜的技术含量高,也是最后一个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化的材料。
从隔膜行业来看,未来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也会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下游锂电池的生产厂家将会选择在成本、安全、性能、电池能量密度上更有优势的隔膜产品。
隔膜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干法拉伸与湿法拉伸。2016年及以前,我国国内的隔膜需求以干法为主。近年来,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以及国家补贴等因素影响,湿法隔膜市场的需求迅速攀升。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约13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约7亿平方米,湿法占比已超过干法。
目前,国内三元动力电池系使用“湿法+涂覆”居多,而基于成本考虑,性能逐步提高的干法隔膜既能够大量使用在磷酸锂体系上,也开始应用于三元体系,有些三元体系的龙头企业用的也是干法隔膜。
事实上,相较于湿法隔膜,干法隔膜在成本、性能和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随着原料、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的不断提升和研发的持续创新,干法隔膜在厚度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从最初的32μm慢慢演变成25μm、24μm、22μm、20μm,甚至已有少部分隔膜企业已经在16μm隔膜产品上具备规模化的量产能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补贴的退坡,在动力电池性能、成本、细分市场需求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对于隔膜的需求将从湿法转向干法。在此基础上,干法隔膜的占比或将有所回升,而在成本驱动下的隔膜市场,将会呈现干湿法长期并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