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背后存在着诸多因素,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6 23:02    点击量:

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背后存在着诸多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标准与法规在电动汽车安全,特别是动力电池安全设计及管理上缺少正向激励措施,造成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缺乏足够动力,以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动力电池及相关产品。传统汽车行业有成熟的安全标准(企标/国标)、行业规范及法规发展汽车安全,但在电动汽车领域,依旧缺乏有效的正向激励措施。

 

(2)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较新,针对动力电池及其产品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强制标准不完善,和国内外安全测试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动力电池安全性弱于国外同类产品,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目标存在提升空间。反观德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相关部门与厂商正携手ISO,IEC,VDA等国际机构组织主机和零部件企业,探讨测试标准和强制法规,以合理有效地验证车辆不同使用工况下的安全与可靠性要求,影响行业游戏规则制定。

 

(3)电动汽车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确保车辆的健康状态,没有利用全生命周期数据预测电池非线性拐点,从而做到预防性维护。同时缺乏与车主之间的信息互动,结合环境系统的数据(温度、气象)为车主提供驾驶行为提醒,做到主动预防措施,引导驾驶行为,达到本质安全。

 

建议

 

(1)第一、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中,强化引导全行业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在汽车行业安全评分(如CNCAP)指标中针对电动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安全表现增加加分项。例如针对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最关键的“热失控”问题上,增加“通过电池电芯和模组穿刺实验的电动汽车可以提供相应加分激励”的评分内容,激励电动汽车行业将安全性作为第一位核心要素。

 

(2)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对于产品安全方面应采用国内外统一标准。通过吸收国外电动汽车设计的优秀理念,将最新的安全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中国动力电池高端品牌效应。作为电动汽车大国,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应与世界标准同步,并在国际标准制定上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各主流标准制定和更新的讨论。在若干领域依据中国特色引导世界行业标准潮流,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步,为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3)鼓励行业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动力电池健康度的预测和主动安全管理。快速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电动汽车行业实时分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数据和驾驶行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实现电池健康度的预测和主动安全管理。

 

·将电池和整车的健康度用量化的形式实时呈现给驾驶员,一旦有部分部件存在高风险,系统可以提示驾驶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实时呈现健康度,并且告知驾驶员可以如何调整驾驶方式来提高电池和整车的健康度。从而达到跟驾驶员良性互动,提高整个车辆系统安全的目的。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