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上优势大吗?
从市场配套而言,自2010年推出以来,AESC的锂电池已为43万辆日产Leaf(聆风)电动车提供动力,共计行驶超过40亿公里,且未出现一起严重事故。这种安全性能与电池管理能力,将是其逐鹿中国市场的最大底气。
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选择来看,远景AESC软包+高镍的产品组合,也准确的踩准了当下电动汽车配套的大趋势。
自2018年以来,基于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综合优势,其在乘用车领域的配套明显加速,包括外资车企、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等都在积极进行软包电池的测试和导入,可预见的是,其市场份额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GGII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07GWh,其中软包电池装机量24.4GWh,占比已达23%,而在国内市场,软包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占比66.9%,不出意外,这个比例在接下来几年的比重还将继续增长。
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的同时,高镍体系的动力电池也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临界点,高工锂电最新的消息显示,包括蔚来ES6、广汽新能源AiON.S、吉利几何A、宝马X1等车型上,都将搭载高镍811体系电池。
GGII的判断是,2019年将成为高镍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的元年,未来几年,产品储备、产能规模将是考验软包电池企业的生存门槛。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在2019年实现量产,远景AESC将会与宁德时代(80.72-1.85%,诊股)、LG、三星等国际第一梯队动力电池企业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而站在远景集团的视野,车用动力电池仅仅是其在能源物联网版图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远景的生态边界已经从一个智能风电科技向更大维度的能源物联网企业蜕变。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连接协同全球5千万个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电动汽车和楼宇智能终端。高工锂电获悉,在新能源汽车板块,远景还投资过北美充电桩企业Chargepoint、新势力造车企业威马汽车等企业。
在这个业务板块,AESC的加入,将以智能物联科技赋能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的结合,利用能源物联网管理技术优势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起完整的电池梯次利用价值链。
而如果将时间和视野再放开阔,通过掌有电池资产扩大碎片化的智能应用终端,远景集团将以AIoT优势突破动力电池性能与应用边界,同时让电动汽车同能源系统有机融合,打造更多V2X智能场景,尤其是让电动汽车为将来碎片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智能动态平衡,进而推动电动汽车融入其搭建的智慧能源(5.44-0.18%,诊股)体系。以更大的格局和架构,让电动汽车与电网、家、楼宇、城市的融合,实现清洁能源的谐奏,才是远景的更大愿景。
而这似乎也契合了远景CEO张雷的为远景AESC设定的愿景:运用先进的智能技术,重新定义动力电池的未来。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动力电池的融合,将加速推动告别化石能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