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锂电池有这些优点你知道吗?
关于软包锂电池的优缺点讨论。锂离子电池的三种封装线路分别是方形、软包和圆柱。软包锂电池内部组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与方形、圆柱锂电池的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软包电池采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方形和圆柱电池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软包装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续航里程上进一步缩小和燃油车的差距。根据高工锂电的统计,软包电池比同等容量的铝壳包装电池轻20%,与同样尺寸的铝壳电池,容量高出50%。与硬壳包装相比,软包装能够提升电池安全性、减少电池自耗电、延长使用寿命,并具有设计灵活性。软包装的不足之处在于包装材料铝塑膜机械强度不及硬壳,目前依赖进口、成本较高。成本和一致性问题成软包电池发展限制因素。软包电池不足之处在于,目前生产工艺尚不成熟、标准化程度较低、电池一致性较差。不过这些劣势未来 通过生产规模化、自动化、增强电池管理系统、铝塑膜质量提升来消除。此外,软包原材料铝塑膜仍有赖进口,动力电池制造厂商对国产铝塑膜接受程度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软包电池的大规模发展。未来随国内企业在铝塑膜领域的产能发力,后续限制性因素有望陆续化解。
中期来看,在去补贴化背景下,行业竞争格局趋向市场化,软包电池符合乘用车提升续航能力趋势。在2013-2016年普惠式补贴政策引导下,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逐渐形成,2016年产量在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中占比约为62%;A00、A0级车在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中占据半壁江山,市场培育初见成效。相比于客车、专用车,乘用车的空间更加紧凑,对能量密度、安全性要求更高,软包装节省体积减轻重量,能够提升续驶能力,且不易燃爆,优势明显。北汽EC180、奇瑞eQ等畅销A00、A0车型均部分使用软包电池。软包装的能量密度、安全优势符合A、B级乘用车性能提升方向,新能源乘用车持续放量为软包发展创造空间。
1.3 未来固态电池适合搭配软包封装技术
按照电解液物质状态的不同,软包电池可分为软包液态电池和软包聚合物电池,前者使用液态电解液,后者使用的电解液目前以胶体为主。以固态物质为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由于不使用液态电解液,电池封装可使用软包。软包液态电池广泛应用于国产手机、充电宝,著名畅销车型日产聆风即装载了AESC提供的层叠式软包液态电池;软包聚合物电池则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品牌手机。
我们认为,短期内软包装作为一种电池轻量化高能化的手段,将以较高比例占据增量市场,长期看好全固态电池采用软包装趋势。新能源汽车新政策释放了推动电池性能提升、增大能量密度的信号。随着补贴门槛的不断提升,软包装能够助力更多电池企业提升能量密度,提升产品竞争力,软包装将在增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