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环保严查下的这家企业被罚了5000多万?蓄电池该何去何从?

来源:未知    2019-03-23 13:09    点击量:

近日,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江苏省人民政府诉安徽海德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作出一审判决。

 

尽管宣判当日被告缺席,但判决不会迟到。安徽海德公司被判向原告赔偿环境修复费、生态环境服务损失费和评估鉴定费共计5482.85万元。同时, 19名被告人和2个被告企业皆因污染环境入罪。原告是省级人民政府,且处罚金额巨大,这起案件有足够吸睛的本钱。

相较于环境公益诉讼案,政府作为主体起诉企业损害生态环境的案件虽非个例,还是让公众觉得挺新鲜。

 

去年,福建省“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交通事故导致水污染事故索赔案”中,厦门同安区环保分局代表区政府就曾向当地法院提请诉讼,要求涉事物流公司赔偿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法院判决责任人全额赔款75万元。

 

本月初,浙江省衢州市政府对福建绿益新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并指定龙游县环保局负责具体工作。因非法处置、倾倒危险废物,这家公司承担150万罚金和78万赔偿金,负责人一并入刑。

 

但是,这两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都还只是惊动了市级、区级政府,罚款约百万,本次案件中的安徽海德公司却是惹恼了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估鉴定的经济损失已按千万计,从损害程度上讲“更胜一筹”。

 环保风暴声势浩大,从严治理“散乱污”企业,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关停,停产、断货、涨价、倒闭,全国各地上万家工厂倒闭、停产。在这场风暴中,蓄电池行业将有哪些改变?

 

一、行业将更规范有序

环保部门关停了这么多企业,终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企业的环保手续不完整、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经过这次的大整治,那些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小企业势必会倒掉,留下的必定是正规生产、良性发展的优质企业。

在一些优质蓄企的带动下,市场会更加趋于规范、有序、健康,之前的恶性竞争、产品不规范等乌烟瘴气的存在将减少甚至消失。此后的大家不会再恶意比价,而更多的是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用户体验,这也是蓄电池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如若这般发展,对于下游企业及最终消费者来说都是一大益处,因为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被低价诱骗,可以放心选择合适自己的好产品。

 

二、电池势必会理性涨价

在以前,由于市场产能过剩、各种不正规污染企业刻意压低价格等因素扰乱市场价格,以致于很多好的产品难以彰显出来,价格也因竞争力、市场等原因提不上去,导致利润过薄而易引发资金问题。

但在环保政策的趋紧之下,大量不达标企业将被严惩,除了会影响目前市场上的存量,当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货膨胀、运输上涨和日益高涨的环保成本,势必会导致电池产品整体上涨。

三、电池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环保风暴过后,市场大洗牌,留下的企业都是优秀的大企业。日后的蓄电池行业内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谁知名度高、谁影响力大,谁就能站在至高点。因此,做品牌的企业将会迎来一片商机。

四、电池行业迎来技改风潮

倒在环保风暴下的企业,除了“散小乱污”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其技术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客观来看电池产品,为什么有些客户只要用这个产品而不用那个产品?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质量,而质量是因为技术不同,所以产出的同样产品质量也不同!同质化明显,产能过剩,很多企业又缺乏创新精神,所以被时代淘汰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