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内部材料反应分解温度?什么是预锂化?
锂离子电池内部材料反应分解温度?
(1)SEI膜分解,电解液放热反应,130℃;
(2)电解质分解,产热,130℃-250℃;
(3)正极材料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和氧,180℃-500℃;
(4)粘结剂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反应,240℃-290℃。
一般由于过充、大倍率放电、内部短路、外部短路、振动、碰撞、跌落、冲击等造成短路,产生大量热和气体的一个过程。
10,未来最具潜力的几种锂电池材料
(1)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能量密度高,产业化400wh/kg以上,但体积膨胀严重,循环差;
(2)钛酸锂,循环10000次以上,体积变化<1%,不形成枝晶,稳定性极好,可快速充电,但价格高,能量密度低,约170wh/kg;
(3)石墨烯,可用于负极材料和正极添加剂,导电性极好,离子传输快,首效差,约65%,循环差,价格高;
(4)富锂锰基电池,能量密度约900wh/kg,原材料丰富,但首效低,安全和循环差,倍率性能偏低;
(5)NCM三元材料,一般在250wh/kg,配上硅碳负极,约在350wh/kg;
(6)CNTs,碳纳米管,导电性能优越,优异的热传导性;
(7)涂覆隔膜,基膜+PVDF+勃姆石,提高隔膜耐收缩性、热传导低,防止全部热失控;
(8)高电压电解液,这个就不用说了,随着能量材料能量密度,电压也相应提高;
(9)水性粘结剂,出于环境保护和健康。
11.什么是预锂化?
预锂化,讲这个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下,半电池(正极为正极材料,负极为金属锂片)和全电池的首效问题。
这是钴酸锂半电池首效,不理解全电池和半电池没关系,你就理解成这是正极材料的首效。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半电池的首次充电容量要略高于首次放电容量,也就是说,充电时从正极脱嵌的锂离子,并没有100%在放电时回到正极。而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充电容量,就是这个半电池的首次效率。
磷酸铁锂正极半电池首效
三元正极半电池首效
从上面几张图可以看出,三元的首次效率是最低的,一般为85~88%;钴酸锂次之,一般是94~96%;磷酸铁锂比钴酸锂略高一点,为95%~97%。正极材料的首效主要是由于发生脱嵌后,正极材料结构发生变化,没有足够的嵌锂位置,锂离子无法在首次放电时全部回来。
石墨负极半电池首效
石墨电池半电池和正极不一样的是,石墨做正极,金属锂片做负极,故而先放电,而石墨的首效明显低于正极材料的首效,主要原因就是锂离子穿过电解质,会在石墨表面形成SEI膜,消耗了大量锂离子。而为了SEI膜献身的锂离子则无法回到负极。
全电池首次效率,从电池注液后,需要经过化成(仅充电)和分容这(有充放电)的工序,一般而言,化成以及分容第一步都是充电过程,二者容量加和,就是全电池首次充入容量;分容工步的第二步一般是从满电状态放电至空电,因此此步容量为全电池的放电容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得到了全电池首次效率的算法:
全电池首次效率=分容第二步放电容量/(化成充入容量+分容第一步充入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