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还能火多久?目前新能源汽车应选择什么动力电池最好?
风靡太平洋彼岸的特斯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亦热度不减,持续发酵半年多的特斯拉概念,也让新能源汽车走进公众视野。新能源汽车还能火多久?
新能源汽车股可能最多还有一个季度的表现,短期事件性刺激因素后再来观察销量,很有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对于新能源汽车,上述人士认为制约其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两点:其一是成本。由于电池与其他关键零部件的成本不能有效降低,与燃油汽车的价格差距还是过大;其二是便利性,充电设施的建设面临很大挑战,即使考虑到目前政府已经执行了全球最大的补贴支持力度,仍然无法达到产业的临界点。此外每辆车8万元~10万元的补贴力度,总量规模与政策的持续性也是问题。
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热度未退,氢能源概念已经在二级市场有所表现。业内人士指出,与锂电电动车比较,氢动力燃料电池车产业链各环节经济性均还未到达替代临界点。氢动力也无法跨越锂电电动车实现飞跃式替代。一个困难是催化剂贵,氢的纯度要求比较高,还有老化问题和电池寿命等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在一轮炒作之后,包括上游的电池材料,甚至跟特斯拉合作的一些配套、经销代理相关概念都有所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这一情绪也传导到更新的氢能源概念,另一方面也是美股氢能源概念的带动。”陈政称。
陈政称,新能源汽车行情的触发,其背后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其二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了一波下行,投资者对很多传统行业不太敢碰,因此跟短期经济不相关的新能源就会有一部分资金来追逐。
陈政进一步称,随着二季度经济企稳预期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股价也会开始退潮。在短期刺激性因素之后再来观察销量可能会低于预期,投资者情绪也会有所降温,这就是主题退潮的时候。建议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主题投资来做,但这是一个渐进性的趋势过程,不能期待短期内有很大爆发,在目前的价位上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在资本发展的若干年以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人们生活的话题。众所周知,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就不免沾染了血腥和伤害。就像当今中国已经开始面临能源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国民经济分配日渐不均等一系列问题。PM2.5的困扰正在演绎,北京等地已经开始采取“汽车限号”政策,为了适应消费的需求和环保的需要,汽车生产商们也正绞尽脑汁,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之路。
我们都知道普通汽车是以燃料(汽油、柴油等)作为动力来源,但新能源汽车则不然,它是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电、太阳能等)作为动力来源,综合驱动和动力控制等先进技术,形成新结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气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车(油气混合、油电混合)、太阳能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则在于其尾气排放量比较低,比燃油车辆更具环保功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在2014年的北京车展中,新能源汽车无疑也是亮点之一。不难看出,汽车厂商们都是有备而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和在国内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分别占据两大阵营。特斯拉Tesla汽车集独特的造型、高效的加速、良好的操控和先进的技术于一身,从而使其成为公路上最快最节省燃料的车子。自去年以来,纯电动汽车风靡全球,仅在中国的交易量就有不菲的成绩。
与纯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在持续发力。比亚迪发布了0-100公里加速仅用不到5秒的混合动力SUV——唐,这与去年比亚迪发布的混合动力汽车“秦”一道,成为国内车市关注焦点。目前很多国内外厂商都纷纷加大力度推进混动汽车的发展,根据不同地方补贴优惠办法的不同,这些厂家进入各地市场也具有一定空间。这使得两大阵营的产品接踵而至,大体上出现势均力敌的态势。
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推广方面并不顺利。成本造价高导致汽车价格昂贵,令一些购车的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尽管价格上面有些束缚,但是鉴于其环保的特性,国家政府依然增加了相关的购车补贴政策。由于各地补贴与优惠政策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大阵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深度发展。为了打通异地新能源车市场,不少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车企选择异地设厂,很多大型车企加快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进程,以便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状态下抢占先机。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佼佼者,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正纷纷竞相争取行业“领跑者”的地位,最终花落谁家,不仅是看其自身技术水平的高低,更需关注国内政策的方向。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上看,尽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车去年以来风靡全球,但综合考虑充电、成本、技术、市场等因素看,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车同样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