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用锂电池市场将逐渐向少数企业集中?锂电池市场未来几年由浑浊走向清晰!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4 23:20
点击量:次
目前有非常多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在全力开发移动基站电源市场,相互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这是导致该市场锂离子电池价格快速下降的最主要因素。相对而言,目前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有比亚迪(BYD)、哈尔滨光宇(Coslight)、南都电源(Narada)、江苏双登(Shuangdeng)等,其中南都电源和江苏双登本是该市场所需的铅酸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在判断锂离子电池将取代铅酸电池的前提下,在基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几年前就开始发力,现在在市场上占据着较为有利的位置。比亚迪和哈尔滨关于的磷酸铁锂电池相关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颇有斩获,且已批量出口到海外。
其他锂离子电池企业如上海德朗能(DLG,在该市场与中兴合作)、天津捷威动力(JEVE)、上海航天电源(Sapt)、青岛海霸、中宇锂电(位于浙江宁波)、江苏力天新能源、潍坊泰吉新能源、深圳索福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ffreeEnergy)、深圳凯信达能源等企业也都在发力。其中天津捷威动力是北京建龙重工和日本三井物产的合资企业,一度传出华为要投资入股该企业,后来不了了之。需要提及的是,锂离子电池在移动基站领域的光明前景,使得华为和中兴都已决定要介入到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目前,中兴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锂电产业链,而华为的相关动作尚未取得多少成果。
虽然移动基站用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目前呈现出较为浑浊的状态,但未来几年内其市场格局应该会由浑浊迅速走向清晰,最终少数几家企业会脱颖而出。这主要是因为:
①买方市场(供给>需求的市场,买方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现状表明,这个市场比拼的是综合实力,因此从前期的产品到后期的售后服务和维护,卖家(电池厂商)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难再获得订单。而要在各个环节都做得很到位,要求卖家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
②和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细分市场一样,移动基站电源市场买方(运营商或系统集成商)的货款卖方一般也得一年以后才能拿到(稍微好点的是,该市场买方财力雄厚,货款一般能够全额给付),而且买方一般还要收取卖方数额不等的质保金,这就对卖方的财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目前经济大环境普遍不景气、银行惜贷的大背景下,对这个市场的开拓,卖方必须要量力而行。但如果谨小慎微,在售价持续下降、利润不高(目前普遍难以超过10%)的情况下,规模上不去的话,被淘汰的可能性也就会与日递增。这很矛盾。
③目前在移动基站电源用锂离子电池市场,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等都还没有统一,如为这个省移动基站量身定做的技术方案,到了那个省可能就不行,得重新来。但很多时候,买方可能不会给你这个响应时间,他需要的时候你就必须马上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否则他就会另寻高明。这样的话,就要求卖方必须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短时间内迅速集中相关优势资源打攻坚战的能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锂电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充电设施、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细分行业将加速崛起。
1、充电设施
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前提是充电设施的完善,目前给电动汽车充电主要有充电站和充电桩两种主要模式。电动出租车市场主要采用的是大型充电站进行充电,私家车则主要采用充电桩进行充电。
充电站:类似于加油站,采用的是快充模式对出租车或者私家车进行充电,这类充电站同时拥有多把充电枪,每把充电枪的成本约在10-14万元/之间,建设一座可同时满足100辆汽车同时充电的大型充电站费用在1000万左右。大型充电站充电电流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汽车电池充满。
充电桩:充电桩通常是安装在停车位周边的草地或者外挂在墙壁上,这类充电桩充电电流较小,将汽车电池充满所需时间较长,通常在8个小时以上。但充电桩造价成本较低,每个充电桩价格在3000-4000元之间。
按照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规划及各地充电桩规划,到2015年国内充电桩将达到17.6万座,由于国内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多,充电设施也较少,按照规划要求,未来两年国内充电设备也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2、电池材料
锂电池产业链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BMS是电池的五大组成部分,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成本,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对材料需求带动明显。根据我们测算,当电动车销售量达到40-50万辆之间时,整个锂电材料需求将会出现翻倍的增长,其中电解液技术门槛较低,将会成为最先受益的环节,由于电动汽车对电池循环性能要求较高,而负极材料对循环性能影响显著,人造石墨较天然石墨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也将会受到带动。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通常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寿命为2年左右,天然石墨循环性能在500次左右即可满足,而电动汽车对锂电池的循环性能要求达到2000次以上,采用人造石墨对电池循环性能改善明显。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对人造石墨的需求进一步的增长。
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电池材料中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一种产品,电解液配方通常由锂电池企业提供,对电解液生产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品质及响应速度,进入一线锂电池生产企业供应链的点解液厂商将会受到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带动。
3、电池管理系统(BMS)
在单个电池一致性处于一定的水平的时候,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管理对电动汽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手机电池上的电源管理系统(BMS)只需对一个电池充放电进行管理,仅需阻止电池过度充电或者放电即可,相对简单。但电动汽车上需针对几百个、上千个的电池进行管理的时候,除了防止过充或者过放外,要随时处理单体电池出现故障及使用的情况,管理将变得复杂很多。
目前国内专业生产电池管理系统的公司主要有欣旺达和德赛电池,其中德赛电池占据2012年国内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50%左右市场份额,2013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空窗期,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应的电池管理系统销售均产生一定的影响,2014年将是新一批新能源补贴开始执行的第一年,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用BMS需求的增长。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买方市场的格局会导致卖方要进入这个市场,就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而且,在腐败盛行的大环境下,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努力”可能上不了台面,相对应,反腐的高压也会增加这些企业相关行为的风险;等等。综上所述,真锂研究认为,目前百家争鸣的移动基站电源用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未来几年会迅速地向少数几家企业集中。那些综合实力(如财力、技术实力、企业背景等)较强的企业很有可能会笑到最后。
其他锂离子电池企业如上海德朗能(DLG,在该市场与中兴合作)、天津捷威动力(JEVE)、上海航天电源(Sapt)、青岛海霸、中宇锂电(位于浙江宁波)、江苏力天新能源、潍坊泰吉新能源、深圳索福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ffreeEnergy)、深圳凯信达能源等企业也都在发力。其中天津捷威动力是北京建龙重工和日本三井物产的合资企业,一度传出华为要投资入股该企业,后来不了了之。需要提及的是,锂离子电池在移动基站领域的光明前景,使得华为和中兴都已决定要介入到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目前,中兴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锂电产业链,而华为的相关动作尚未取得多少成果。
虽然移动基站用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目前呈现出较为浑浊的状态,但未来几年内其市场格局应该会由浑浊迅速走向清晰,最终少数几家企业会脱颖而出。这主要是因为:
①买方市场(供给>需求的市场,买方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现状表明,这个市场比拼的是综合实力,因此从前期的产品到后期的售后服务和维护,卖家(电池厂商)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难再获得订单。而要在各个环节都做得很到位,要求卖家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
②和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细分市场一样,移动基站电源市场买方(运营商或系统集成商)的货款卖方一般也得一年以后才能拿到(稍微好点的是,该市场买方财力雄厚,货款一般能够全额给付),而且买方一般还要收取卖方数额不等的质保金,这就对卖方的财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目前经济大环境普遍不景气、银行惜贷的大背景下,对这个市场的开拓,卖方必须要量力而行。但如果谨小慎微,在售价持续下降、利润不高(目前普遍难以超过10%)的情况下,规模上不去的话,被淘汰的可能性也就会与日递增。这很矛盾。
③目前在移动基站电源用锂离子电池市场,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等都还没有统一,如为这个省移动基站量身定做的技术方案,到了那个省可能就不行,得重新来。但很多时候,买方可能不会给你这个响应时间,他需要的时候你就必须马上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否则他就会另寻高明。这样的话,就要求卖方必须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短时间内迅速集中相关优势资源打攻坚战的能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锂电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充电设施、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等细分行业将加速崛起。
1、充电设施
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前提是充电设施的完善,目前给电动汽车充电主要有充电站和充电桩两种主要模式。电动出租车市场主要采用的是大型充电站进行充电,私家车则主要采用充电桩进行充电。
充电站:类似于加油站,采用的是快充模式对出租车或者私家车进行充电,这类充电站同时拥有多把充电枪,每把充电枪的成本约在10-14万元/之间,建设一座可同时满足100辆汽车同时充电的大型充电站费用在1000万左右。大型充电站充电电流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汽车电池充满。
充电桩:充电桩通常是安装在停车位周边的草地或者外挂在墙壁上,这类充电桩充电电流较小,将汽车电池充满所需时间较长,通常在8个小时以上。但充电桩造价成本较低,每个充电桩价格在3000-4000元之间。
按照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规划及各地充电桩规划,到2015年国内充电桩将达到17.6万座,由于国内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多,充电设施也较少,按照规划要求,未来两年国内充电设备也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2、电池材料
锂电池产业链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BMS是电池的五大组成部分,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成本,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对材料需求带动明显。根据我们测算,当电动车销售量达到40-50万辆之间时,整个锂电材料需求将会出现翻倍的增长,其中电解液技术门槛较低,将会成为最先受益的环节,由于电动汽车对电池循环性能要求较高,而负极材料对循环性能影响显著,人造石墨较天然石墨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也将会受到带动。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通常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寿命为2年左右,天然石墨循环性能在500次左右即可满足,而电动汽车对锂电池的循环性能要求达到2000次以上,采用人造石墨对电池循环性能改善明显。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对人造石墨的需求进一步的增长。
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电池材料中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一种产品,电解液配方通常由锂电池企业提供,对电解液生产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品质及响应速度,进入一线锂电池生产企业供应链的点解液厂商将会受到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带动。
3、电池管理系统(BMS)
在单个电池一致性处于一定的水平的时候,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管理对电动汽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手机电池上的电源管理系统(BMS)只需对一个电池充放电进行管理,仅需阻止电池过度充电或者放电即可,相对简单。但电动汽车上需针对几百个、上千个的电池进行管理的时候,除了防止过充或者过放外,要随时处理单体电池出现故障及使用的情况,管理将变得复杂很多。
目前国内专业生产电池管理系统的公司主要有欣旺达和德赛电池,其中德赛电池占据2012年国内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50%左右市场份额,2013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空窗期,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应的电池管理系统销售均产生一定的影响,2014年将是新一批新能源补贴开始执行的第一年,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用BMS需求的增长。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买方市场的格局会导致卖方要进入这个市场,就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而且,在腐败盛行的大环境下,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努力”可能上不了台面,相对应,反腐的高压也会增加这些企业相关行为的风险;等等。综上所述,真锂研究认为,目前百家争鸣的移动基站电源用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未来几年会迅速地向少数几家企业集中。那些综合实力(如财力、技术实力、企业背景等)较强的企业很有可能会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