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5 16:57    点击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安全事故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乘员的人身安全。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互通技术”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多时间尺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安全隐患预警方法,建立了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监控平台的交互响应机制,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大幅提升动力电池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项目开展了动力电池过充电条件下热失控机理及不同应力作用下性能衰减机理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安全特征参量表征体系;综合利用车辆实时和历史运行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动力电池特征参数与安全隐患的耦合特性,建立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安全运行的监测方法;借助容量增量曲线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实现了动力电池劣化模式的识别;针对高比能动力电池容量突变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开发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容量加速衰退识别预警技术,结合电池健康状态评估、加速衰退识别与电池实时运行状态,形成了一种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动力电池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背后,是主机厂和电池厂为了获得更高的补贴而盲目追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

 

“产品质量问题是近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直言不讳地说,部分企业为获得补贴盲目追求高比能量,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技术验证周期偏短导致了技术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故超过30起,事故范围涉及到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梳理分析上述电动车起火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最终都指向了动力电池,或者因为电池的漏液,或者因为电池高温,或者因为过充。既有电池本身环节的质量问题,也有使用环节的不当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接连频发的电动车安全事故,已经引起了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明确表示,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力度,具体将从安全排查、安全规范标准、体制机制等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发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作用,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

 

二是要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督促生产企业提高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水平。

 

不过,建立监管机制之后,如何落地执行才是关键,同时处罚措施也要跟上,否则难以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乱象产生根治作用。

 

下面就来看看本周锂电行业都有哪些新技术和大事件吧。

 

1、多层碳纳米管薄膜截停锂枝晶

 

《自然?通讯》近日发表了军事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合成了一种多层碳纳米管薄膜,能够自组装在金属锂负极表面,截停锂枝晶。

 

该团队巧妙设计出拥有亲锂憎锂“双重性格”的梯度金属锂保护膜,底部是具有亲锂性能的纳米氧化锌/碳纳米管复合层,顶部是憎锂强度高达8GPa的碳纳米管层。该保护膜可以长期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确保电池获得极高安全性,以及接近100%的充放电效率。

 

点评:金属锂具有最高的理论比能量,被公认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电池负极材料,之所以难以应用,是因为金属锂在循环充放电下产生锂枝晶刺穿电池。如果有材料或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的产生,那就可以大大降低电池安全风险,实现金属锂电池的产业化。

 

2、中科院研发出黏土矿物超亲电解液锂电池隔膜

 

日前,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张俊平团队研发出一种黏土矿物超亲电解液锂电池隔膜,可有效抑制聚硫化物穿梭等锂硫电池应用问题。

 

该团队首次将锂皂石应用到锂硫电池中。研究表明,该黏土矿物超亲电解液隔膜对聚硫化物穿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超亲电解液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时,在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抑制自放电等方面均表现优异。

 

此外,该隔膜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通过简单的涂覆法制备,在磷酸铁锂和锂硫电池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点评:锂硫电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等优点,然而,聚硫化物穿梭严重和硫导电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该团队研发的锂电池隔膜虽然名字非常怪异,但若能有效抑制聚硫化物穿梭,无疑具有更高的产业化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3、比克预计明年量产“超级电池”

 

比克电池与获得世界经济论坛(WEF)技术先锋奖的美国新能源创新企业CadenzaInnovation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合作生产更高安全、更低成本、更高能量密度的“超级锂电池”及模组。

 

根据协议,双方将优化CadenzaInnovation的新型锂电封装技术,并由各自在美国和中国建立的项目团队于全球范围内开展工作。比克电池用于“超级电池”和模块的生产线已在郑州比克工业园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实现量产。

 

比克当前量产的三元材料18650-2.75Ah电芯产品,比能量高达232Wh/Kg,可为电动汽车提供500公里的最高续航。

 

点评:尽管比克并未透露明年量产的“超级电池”的材料体系,但根据现有的锂离子材料体系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有可能是高镍三元电池,借助CadenzaInnovation的新型锂电封装技术实现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不过与特斯拉当前采用的松下圆柱电池相比,国产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安全性和一致性也有待提升。因此中国电池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产品安全性方面,而不是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