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吗?造车新势力如何走出低谷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6 19:12    点击量:

苹果手机开启触摸屏带来的全新交互体验,那时谁能想到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行业巨头会衰落得如此之快,那么现今造车新势力的各种创新,或许会与手机行业一样,开启汽车行业的变革。

 

新能源市场火热吗?这仿佛并不能算作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能给出答案。的确,当下全球车市都将新能源车型当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市场是火热的,其实在新能源市场更应该关注的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之间的对撞。

 

创新是造车新势力最大优点

 

创新是一件极具破坏性的事情,前者无数次失败,后者在前者失败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而前者的失败奠定了后者的成功,所以当下许多造车新势力被消费者所看不懂的创新,将为后发的造车新势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特斯拉说起,当初特斯拉车型的中控大屏从操作逻辑、系统交互、使用便利等地方都有消费者吐槽,但谁能想到特斯拉的大屏引领了汽车的潮流,当下消费者已经将车内大屏列为考虑因素,就连下代奔驰S级谍照内饰都出现了一块中控大屏,而放弃原有的贯穿式屏幕。

 

当下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拜腾甚至出现了50寸全触摸大屏,等到未来自动驾驶普及,谁又能否认这样的创新会给我们的车生活带来怎样的革命?至少可以预测到这块大屏不是简单的信息提供,而会使我们的生活与汽车更紧密,如同当下手机已经演变成一个“人体外挂器官”一般。

 

蔚来汽车作为当下中国造车新势力首家销量破万的车企,电池换电方式的创新则为当下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或许当前换电方式对家用车来说并不算实用,等到公共交通车辆新能源化,换电方式普及对于以车为收入来源的群体则是重大利好,毕竟短期内我们还没能看见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的趋势。

 

资金与资质困扰着造车新势力

 

创新是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的一大优势,这里不是说传统车企没有创新能力,而是造车新势力因为其较小的企业规模,集中力量根据自家车企的重心进行突破是更好的方式,所以消费者才感觉传统车企在创新方面总是慢一步。

 

较小的企业规模虽然让新势力在创新方面走到前列,但也是它们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所以网络有“造车新势力就是在烧钱”的言论,造车新势力融资的几十亿通过建厂、研发、采购、宣传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往往所剩不多,所以蔚来汽车选择上市融资也助推其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龙头老大。

 

除了资金以外,国内造车新势力还面临着生产资质的问题,没有资质的新势力也被消费者调侃为“PPT造车”,因此部分造车新势力选择找拥有生产资质的车企代工,或是选择收购拥有资质的车企,所以生产难是造车新势力的主要困境。就算走到了生产这一步的造车新势力,依旧会面临着产量的问题,如特斯拉一直都出现产量不足的问题。

 

造车新势力的缺点是传统车企的优点

 

造车新势力的劣势则是传统车企的优势所在,传统车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它们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采购机制、生产流程、融资渠道、以及品牌溢价。但拥有优势的传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车型,没能完全的与燃油车型拉开差距,如以突破科技为宣传用语的奥迪旗下首款电动车型e-tron依然如同一辆燃油车型。

 

所以在新能源市场中,造车新势力更注重创新给车主带去的体验,而传统车企则试图让纯电动车型与燃油车用车感受相近。

 

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取胜

 

造车新势力弯道超车很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传统行业巨头行事准则都会考虑盈利背后所带来的风险,对于一个新兴的市场它们的反应往往会更慢一拍,如果造车新势力能合理的利用时间差,至少能在前期稳住市场,如美国特斯拉就是很好的典范。

 

除此之外,造车新势力的各类创新则是其最大的卖点,不论是自动驾驶、车联网、设计风格它们都有一定的优势点去吸引消费者,如果将优势放大,那么将获得一群固定的粉丝群体,从而扩大销量。

 

在纯电动车型中,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传统燃油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储备并不能过多的运用在纯电动车型中。所以造车新势力加强三电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对于它们来说则是弯道超车的根本保障。

还有人记得曾经昙花一现过的共享单车吗?相信绝大多数人能够想起来的只有摩拜和小黄车这两家行业巨头。如今,共享单车这一字眼仍旧频繁地出没于各大媒体当中,但此一时非彼一时。和往日的辉煌不同,企业接连倒闭、退押金潮、挤占公共空间等问题才是把共享单车推向风口浪尖的原因。谁能想到几年前和高铁、支付宝、网购一起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会有现在一地鸡毛的局面。

 

回顾共享单车兴起初期时资本垂青、众人吹捧的发展势头,现在处于风口的造车新势力可不就和共享单车一模一样吗。按照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是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话是这么个理没错,不过我们要认清作为新事物的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这一个个让人认都认不清的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确确实实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特斯拉的成功研发并顺利上市以来,新能源汽车就像一块被投入湖水中的石子,在汽车领域激起一层层越来越大的涟漪。而市场资本总是逐利的,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如同触碰到资本家们的G点,让他们齐声大喊:“好大一个风口,我们冲鸭!”但汽车作为重工业,它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不是单车可以相提并论的。

 

早在2017年底,在中国注册的新造车品牌就已经达到了60家之多。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场厮杀终究不可避免。

 

强大如“硅谷钢铁侠”的马斯克,特斯拉自成立以来照样连年亏损。此外,最近特斯拉降价裁员关门店的举动也是让人心生疑惑。所以造车新势力想要实现从无到有,是绕不开“烧钱”这个无底洞的。正如蔚来汽车CEO李斌所言,一家造车新势力的入场券最低也要200亿元。按照这样的标准,如今市面上出现的许多家底单薄的造车新势力可经不起这种折腾。

 

就在3月5日,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独角兽的蔚来汽车公布了其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8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蔚来2018年年度总收入为49.51亿元,但全年经营性亏损则达到95.96亿元,同2017年相比增长了93.7%。不仅如此,蔚来汽车还宣布取消其原本在嘉定建厂的计划。这样的消息难免让普罗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打上更大的问号。当然,蔚来汽车也不是只有坏消息,毕竟在2018年,蔚来汽车的ES8全年总交付量达到了11348辆,超额完成了当年设定的目标。

 

除了蔚来,实现量产并完成首批交付的还有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自2014年成立以来,小鹏汽车花了4年的时间,在2018年12月12日正式交付出了小鹏G3这一答卷。此外,小鹏汽车在自建厂、线下直营店、充电电桩等方面的工作也进行的有条不紊。同样交出答卷的还有威马汽车,截止2018年12月15日,威马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突破11000辆。

 

蔚来、小鹏、威马等第一梯队从“PPT造车”逐渐走向正轨的发展过程尚且如此艰难,那些零星的小品牌就更加艰难了。成立于2014年的奇点汽车算的上最早出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不过自从奇点在2017年4月发布其首款量产车奇点iS6以来便陷入资金危机,迟迟没有进行大规模量产。同样陷入资金危机的还有前途汽车,近日长城华冠宣布退出新三板,这让前途汽车的未来变得更加不明朗。

 

如果你以为造车新势力们面对的压力只是资金问题,那就tooyoungtoosimple了。从最近几日的日内瓦车展来看,汽车电动化确实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车企诸如BBA纷纷把眼光放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推出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传统车企的实力本就比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要强大的多,更别说BBA等行业巨头,它们的入局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祸不单行,最近各地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失去了补贴对造车新势力们来说又是另一个打击。除此之外,现今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间等问题还抱有很大的疑问,这些技术性突破问题都是摆在造车新势力面前的一座座大山。

 

总之,造车新势力的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各家品牌的未来如何还要看他们自身的造化,毕竟能够活到最后的还是少数。就如同共享单车的一般,在不久的将来提起这股造车新势力热潮,我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好像是听说过这个品牌。”

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的竞争以热度来看,造车新势力获得胜利,但翻看销量榜单就能发现销量排行基本被传统车企所占领。如果造车新势力解决生产难题、完善销售渠道,加强三电研发与制造工艺,再凭借造车新势力的热度以及创新能力,在新能源领域超越传统车企有很大的希望。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