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自动驾驶大规模营收还要等多久呢?动力电池行业将迈入金融寡头时代?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6 19:12    点击量: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迅猛,不过要实现大规模收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德国汽车技术公司大陆集团CEO德根哈特(ElmarDegenhart)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L4级别自动驾驶的市场商业化发展需要时间。德根哈特说道:“到2030年前,预计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辅助系统驱动,人们将借助各种辅助的传感器,来提高驾驶的安全。对辅助驾驶方面的需求会促进细分市场的发展。”

 

持续投入“未来出行”

 

德根哈特预计,2030年以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才会逐步实现,从而大幅提升收益。“在这之前自动驾驶市场仍然需要进一步投资,行业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包括与我们自动驾驶组件的生产商以及自动驾驶功能辅助系统的提供商等进行合作。”

 

近日,谷歌旗下自动驾驶部门Waymo开始销售硬件的消息也印证了自动驾驶还远未实现商业化的事实。为此,Waymo开始向自动驾驶以外的合作伙伴出售3D激光雷达,以赚取收益。

 

 

2016年大陆集团收购了一家激光雷达公司Advanced Scientific Concepts,并计划2020年量产激光雷达。2017年大陆集团加入宝马、英特尔、Mobileye、德尔福等企业组成的自动驾驶联盟,负责软件与零部件集成。去年2月初,大陆集团与英伟达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基于英伟达Drive平台的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大陆集团负责提供安全认证技术以及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产品。大陆集团还长期计划开发拥有L5级别全自动驾驶能力的AI计算机系统。

 

此外,德根哈特还称,大陆集团不排除未来并购可能。他表示:“我们的投资会主要用于提升汽车安全和舒适度;在亚洲、北美市场都在寻求并购的可能性。”财报显示,大陆集团正在“持续有针对性地在未来出行生态系统中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公司仍然能够承担最多50亿欧元规模的并购。

 

拆分应对电动车市场变化

 

不过技术的投入期也往往是企业的阵痛期。大陆集团财报显示,受到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加之在自动驾驶等技术方面的投入增加,去年全球公司利润大幅下滑12%左右。财报显示,2018财年公司总销售额为444亿欧元,投资超过63亿欧元。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利润出现下滑,但净利润创下29亿欧元的接近历史新高。

 

在谈到中国汽车市场的挑战时,德根哈特非常乐观,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低迷的状况将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得到缓解,并从明年起反弹。另外,“未来中国电动车的增长会更快,我们的研发也会继续向电动车投入。”德根哈特表示。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电动车市场的变化,去年,大陆集团宣布拆分其动力总成业务独立上市。德根哈特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上市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据了解,新公司命名为Vitesco Technologies,拆分后的公司着力研发销售,并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生产针对传统内燃机和电动驱动的系统解决方案。

 

对于新公司可能会涉及的单体蓄电池的生产,德根哈特表示:“我们会在这个领域做投资,不仅仅是研发方面,而且会在生产方面投资,也愿意与其他公司合作,但先决条件是找到可持续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他表示,关于电池生产方面的决策会在今年年底前做出。

【编者按】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在产能扩张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渐增加,国家政府正在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减少补贴意味着新能源产业,正在面临重新洗牌,那么动力电池企业应如何突破这种局面?

 

今年两会上,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来自汽车相关领域的委员代表,提出了很多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下滑均超过10%。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2019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07万辆和9.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38%。

 

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趋势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也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产品的质量安全、废旧电池的回收等问题,加之随着新能源后补贴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无不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针对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安全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股份”)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目前,废旧电池“回收难”不在于废旧动力电池的湿法回收,而主要在于解决废旧动力电池来源及其梯次利用问题。天能动力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动力”)方面此前则向记者表示,成本抬升与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新的规划等因素有关,还有人员增加、设备革新和制造成本上升等原因,但是公司有能力控制。

 

行业扩能竞争激烈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最新发布的《动力电池字段数据库》统计显示,2019年1月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4.98GWh,同比增长281%,新年首月迎来高增长。其中,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4.45GWh,占整体的89%。

 

具体来看,2019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电池装机电量约3.53GWh,同比增长411%;客车电池装机电量约1.24GWh,同比增长171%;专用车电池装机电量约0.21GWh,同比增长32%。

 

记者查询发现,2019年1月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TOP10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比克电池、力神、中航锂电、卡耐新能源、多氟多。

 

其中,2019年1月,宁德时代的装机总电量为2173730kWh,占到市场的近五成,第二名比亚迪装机总电量为1371803kWh,市占率则为30.8%,两大寡头瓜分了近八成的市场。在剩余的动力电池企

 

业中,第三名国轩高科总装机量为187522kWh,市占率4.21%。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比克电池、力神等市占率集中在2%至4%之间,中航锂电、卡耐新能源、多氟多市占率在1%至2%之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车电池企业是从3C等消费电池领域转过来的较多,因此规模不大,技术实力相对分化明显。但由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波动性巨大,因此对电池企业也是很好的机会。在年初的市场低迷期,主力企业会有优势,但随着市场年末火爆,产能的矛盾凸显,因此二线企业有很好的时间机遇。

 

目前来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具体表现在产能扩张方面。据了解,大部分的一二线动力电池企业都在未来一两年有扩张计划。如孚能科技,目前产能约5G,计划到2020年扩张到40G;力神计划从2018年的14G扩充至2020年的30G。

 

电池质量饱受诟病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规模。

 

同时,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起火事件备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尽管这些事件并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但频频曝出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依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故,涉及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多起事故的矛头都指向了电池“热失控”问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2月20日,为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谢双成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强制与鼓励并举,使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回收动力电池的主体责任;由政府与市场联手,加快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退役的电池经过检测、维护、重组等环节,仍可进一步在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家庭用电、低速电动车等诸多领域进行梯次利用,当电池无法进行梯次利用时,则进行回收拆解,做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补贴退坡加速洗牌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这无疑是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虽然是中国的重点产业之一,但为进一步开发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正在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减少补贴意味着新能源产业,正在面临重新洗牌,那么动力电池企业应如何突破这种局面?

 

对于国家政府正在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杉杉股份在给记者的书面回复函中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系既定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已有明确预期。长远看,车企补贴退坡是新能源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直接加大对车厂自身降成本的要求,从而倒逼电芯厂和材料厂在动力电池领域加快技术革新,提升产品性价比,对消费电池领域基本无影响。”

 

2月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修订工作,并在合并两个目录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与此前的2017年修订版相比,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笔墨和条款大幅增加,不仅首次鼓励外商投资氢燃料电池生产存储及液化,还明确鼓励外商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智能汽车等关键零部件及其相关产品的投资。

 

近年来,在原材料市场中,钴、锂等上游正负极材料等价格暴涨,虽然在去年有小幅的下降,但整体价格仍高企不下。这意味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