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多变的政策环境和环保压力下继续保持铅酸蓄电池的长久生命力?
另一方面,随着2017年全国环保巡查工作的全面实施,铅酸蓄电池行业面临更加沉重的环保压力;《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即将发布,铅酸蓄电池在低速电动车领域面临出局的风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需要铅酸蓄电池企业加快建立规范的回收利用体系……
如何在多变的政策环境和环保压力下继续保持铅酸蓄电池的长久生命力?在储能、通信、动力和车辆启停市场与锂离子电池去竞争?
差异性环境消费税减免之路
自2016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对铅酸蓄电池按4%税率征收消费税,业内反应强烈。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酸性蓄电池分会理事长、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宝生曾公开表示,对铅酸蓄电池征收消费税将给已是充分竞争、利润率较低、行业逐步规范的铅蓄电池行业带来重大挑战和影响。
除了对行业企业的影响,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一刀切”征收消费税的模式,也无法达到政府实现环境保护的初衷。
一方面,消费税是按照企业税票征收的,而对于一些“三无”小企业、小作坊而言,由于不开发票,消费税无法落实到非法企业的头上,这无疑使得正规企业在价格上处于竞争劣势,反而使得非法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有所拓展,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一方面,各蓄电池生产企业对于环保的投入是不同的,但现在这种“一刀切”的税收模式,对于提高电池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并没有帮助。
“环境消费税政策的制定应该以绿色绩效为核心突破点,运用差异性策略。”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产业研究院绿色能源中心主任武明指出,现阶段行业企业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国家大局出发,拥护与支持环境消费税。在此基础上,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并依托于行业协会、组织的力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环境消费税减免之路。
智能制造“三不要”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铅酸蓄电池行业目前的平均净利润率不足4%。而淘汰落后生产力、消费类产品市场疲软、价格竞争激烈、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在倒逼电池企业必须投入更多资源,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规范化,加快实现电池行业的智能制造。
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捷认为,客户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的转变、新一代工艺技术的推动以及国家战略的需求,迫使蓄电池企业进行业务变革和升级,并且这种升级不仅限于生产制造环节,而是要求对整个体系进行再造。
而对于智能制造在蓄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专业生产各种蓄电池专用设备的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最有发言权。据该公司总经理陈英明介绍,智能制造转型是电池企业的战略决策,同时又是企业的一次变革。不同行业、企业没有完全通用的实施方案,必须从企业自身出发做好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
“国内蓄电池生产设备在工艺技术实现及产品精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设备的价格也由原来进口设备的20%、30%上升到了目前的70%左右。先特已有装配线设备包括汽车装配线、大密装配线等均已实现自动化升级,并为后续智能化改造预留数据端口。公司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很大,预计未来5-8年的时间达到初步的智能制造。”陈英明说道。
“不要再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董捷关于发展智能制造的“三不要”观点同样值得业内深思。
先进铅碳电池前景广阔
环境问题将是影响未来铅酸蓄电池市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减少车辆排放和改进燃油效率,将导致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市场的变化。包括“微混”(start-stop)技术在内的汽车新技术,将带动VRLA电池、AGM电池以及潜在的铅碳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
骆驼电池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加快在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AGM、EFB蓄电池方面的技术转化;并做好长远规划,开发下一代蓄电池产品,以满足能量回收、辅助动力等更高要求。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铅酸蓄电池高峰论坛”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阎景旺博士就先进铅碳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做了详细介绍。他认为,铅碳电池能够满足部分荷电状态工况需求,在储能和电动车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其充电接受能力远高于铅酸蓄电池,能够满足快速充放电需求;在充放电循环寿命方面表现优异,可达到铅酸蓄电池的数倍;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铅碳电池,如低温铅碳电池。目前,先进铅碳电池也是不少企业的重要研发方向。
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责任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将铅酸蓄电池列入首批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四类产品之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核心是指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
据环保部固废中心高级工程师何艺介绍,通过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试点的开展,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要大力扶持正规体系建设。将收集设施分为收集站和暂存点,构建“网点收集、集中运转和专业再生”多级协同的铅闭路循环系统;二是要坚决打击非法再生铅活动,逐步将个体收集者纳入正规。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目前国内个体收集为主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可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纳入正规回收体系;三是要充分发挥行业自主性,促进高效合作。其中包括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再生铅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四是要加强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废铅酸蓄电池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非法流失和中间过程倾倒含铅酸液。而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链管理,科学地防范环境风险。
电池中国网认为,市场接受度才是检验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标准。就铅酸蓄电池来说,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实施行业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步伐、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做好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再生利用等,将是铅酸蓄电池行业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当然,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该鼓励也得鼓励,该支持还得支持。
氢能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应用广泛、前景广阔。“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建议,大力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燃料电池是高效清洁利用氢能的最佳方式,燃料电池汽车又以其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零污染排放且加氢可以像加汽油一样方便等突出优势,被喻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
今年“两会”召开前,2月28日,四川省首批搭载东方电气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燃料电池客车在成都正式“跑”起来了,这是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西部首条正式运行的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项目。四川省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邹磊表示,作为能源装备制造的中央企业,东方电气长期致力于能源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重点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方向提前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氢燃料电池便是其中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今年2月11日,东方电气作为副理事长单位,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共18家单位发起设立了“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致力于成为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协同创新、资源整合、推广应用和交流宣传的国家级平台。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和规划,大力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尽管如此,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基础研发与核心技术投入不足、应用领域支持不足,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加快推进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邹磊建议:一是将氢能与燃料电池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订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氢能国家重大专项,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健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突破制约燃料电池产业推广的成本和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鼓励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三是加速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大力推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在国防、车用动力、分布式能源、储能装备等方向的跨领域应用,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装备制造业发展。四是确定国内氢能供应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技术路线,加强氢气生产、储运和加氢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五是完善政府支持和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动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六是鼓励企业在新产业培育过程中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充分运用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岗位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手段,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