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正极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会制约锂电池发展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08 22:03    点击量: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及政策的双重支持下发展势态良好,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 件,也随之飞速发展。2018年前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8.08GWh,同比增长253.66%。 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动力电池,它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 等构成。正极材料在锂电池的总成本中占据40%以上的比例,并且其性能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 能指标,所以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正极材料的性能和价格等是制约锂离子电池进一步 向高能量、长寿命和低成本发展的瓶颈,发展高能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正极材料的开发。

作为锂离子的提供者——正极材料,其种类也是很多的,从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到镍钴锰三元材 料,从低镍含量的三元材料到高镍含量的三元材料,从NCM到NCA、从常规的材料到高电压的材料、从一 次颗粒团聚形成的二次颗粒到大单晶颗粒、从元素分布均一的材料到核壳结构、梯度包覆掺杂的材料......正 极材料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能给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带来巨大的提升,当然,也会给材料加工带来一定的 难度。本系列将从正极材料的相关检测方法入手,从理论结合实际,带大家初步的了解相关材料的检测方 法。今天将对正极材料的检测方法做一个初步的介绍。

由于之前在负极系列中已经将粒度分布、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磁性物质、外观形貌、首次充放电效率、容 量以及在加工中需要检测的粘度、固含量、细度、流变、厚度、表面状态、吸液性能、表面电阻、孔隙率、

锂钴氧化物

锂钴氧化物,也被称作钴酸锂,化学式为LiCoO2,是以一种无机化合物。锂钴氧化物是目前市场上 锂离子电池用的最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LiCoO2属于α-NaFeO2型结构,它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适 合锂离子的脱嵌,其理论容量为274mAh/g,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结构稳定性的限制,最多只能 把晶格中的一半Li+脱出,因此实际比容量约为140mAh/g 左右,其平均工作电压高达3.7V。锂钴 氧化物一般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该种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适宜量产。由于锂钴氧化物制备容 易,而且具有电化学性能高、循环性能好、性能稳定以及充放电性能优良等优点,所以它是最早被规 模化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锂镍氧化物

锂镍氧化物,也被称作镍酸锂,化学式为LiNiO2。锂镍氧化物的结构为立方岩盐,与锂钴氧化物相 同,但其价格比锂钴氧化物低。它的理论容量为276mAh/g,实际比容量为140~180mAh/g,工 作电压范围为2.5V~4.2V。锂镍氧化物拥有高温稳定性好、自放电率低、无过充电及过放电限制、 无污染等优点,此外它还是目前研究的正极材料中实际放电容量较高的。但由于其要求在富氧气氛下 合成,工艺条件控制要求较高且易生成非计量化合物,条件苛刻,制备困难,所以它作为锂离子电池 的正极材料使用的并不多。

锂锰氧化物

锂锰氧化物,按照结构分为层状LiMnO2和尖晶石型LiMn2O4两种。LiMnO2属于正交晶系,岩盐 结构,氧原子呈扭变四方密堆结构分布,理论比容量达到286mAh/g,充放电范围为2.5~4.3V。 LiMn2O4为尖石型结构,立方晶系,F其可以产生4.0 V的高电压平台,理论容量为148mAh/g,与 锂钴氧化物容量接近。我国是一个锰矿资源丰富的国家,锰矿价格低廉,而且环境相容性好,所以锂 锰氧化物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正极材料。使用锂钴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生产的电池,安全性好,耐过 充放电。

锂钒氧化物,化学式为Li1+xV3O8,它的结构由八面体和三角双锥组成,锂离子位于八面体位置, 与层之间用离子键固定,过量的锂占据层间四面体位置。其理论比容量为240mAh/g,充放电范围 较小,在2~3.7V之间。锂钒氧化物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但其电导率低,氧化性强,容易导致 有机电解液分解。制备锂钒氧化物的主要方法有高温固相法和液相反应法。

锂锰镍钴复合氧化物

锂锰镍钴复合氧化物,化学式为LiNi1-x-yCoxMnyO2。它由于引入和Ni、Co、Mn,所以存在明显 的三元协同效应,综合了LiCoO2、LiNiO2、LiMnO2 三种层状材料的优点。由于加入了Ni,有效 提高了其材料容量;加入了Co,其层状结构得到明显稳定;加入Mn,降低了材料成本的同时,还提高 了其安全性。此外,LiNi1-x-yCoxMnyO2的充放电平台高,性能更佳,因此有望取代现有的其他正 极材料。

作为锂离子的提供者——正极材料,其种类也是很多的,从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到镍钴锰三元材 料,从低镍含量的三元材料到高镍含量的三元材料,从NCM到NCA、从常规的材料到高电压的材料、从一 次颗粒团聚形成的二次颗粒到大单晶颗粒、从元素分布均一的材料到核壳结构、梯度包覆掺杂的材料......正 极材料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能给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带来巨大的提升,当然,也会给材料加工带来一定的 难度。本系列将从正极材料的相关检测方法入手,从理论结合实际,带大家初步的了解相关材料的检测方 法。今天将对正极材料的检测方法做一个初步的介绍。

由于之前在负极系列中已经将粒度分布、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磁性物质、外观形貌、首次充放电效率、容 量以及在加工中需要检测的粘度、固含量、细度、流变、厚度、表面状态、吸液性能、表面电阻、孔隙率、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