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日历寿命有哪些影响?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组实验数据,是早些年间NASA针对执行长期太空任务需要长寿命电源的问题,考察锂电池日历寿命的实验。实验不依靠加速手段,因为实验者认为仿真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对于太空探索的成本来说,太低了,因而几乎全真测试,真正的将电芯放置在指定温度下搁置几十个月的时间,并定期采集数据。挑选我们动力电池比较关心的参数,拎几条出来放在前面。其余的部分,有兴趣的童鞋继续往后翻。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相关基本结论是,锂离子电池的存储温度对日历寿命有明显影响:
1)温度越高,电池容量衰减越快;
2)在室温及其以下温度储存被测电芯,经历54个月,可以获得90%以上剩余容量;
3)低温容量,比如在0℃下的放电容量,受到温度影响的比例没有室温容量受到的影响明显,虽然低温容量,在新电池阶段就比较小。(可以用下图的0℃放电容量和上图中的23℃放电容量相比较)
4)低频阻抗伴随存储时间的增加,电池阻抗在增大,但不同温度下的阻抗增加趋势有交叉;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分钴酸锂(主要用在手机电池)、三元(现在电动车用的最多,充电宝等低端的消费产品)、磷酸铁锂(电动车、储能)、锰酸锂(一些低成本的、快充的),使用的负极材料一般为石墨。按照负极划分的话就是石墨负极,钛酸锂负极(比如珠海银隆,主要用在快充、倍放,但能量密度太低,日本还用在储能)、硅碳负极(暂时应用的比较少)。说的铁电池就是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的电池,还有银隆的钛电池,就是负极用钛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