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锂电技术可以往哪些方向转型?
首先,不否认你在学校学习和研究的知识以及成就。但是进入社会进入企业首先要摆正一个态度,那就是持续的学习与进步。如果你本身很优秀那么一年的时间已经很足够适应科研到生产企业的转变,包括学校知识与实践落地的具体融合。如果本身就很平凡还要轻松与高薪可能你父亲姓李或者刚?不要看不起进厂以及产线,在产线上遇见的生产难题与在实验室里面遇见的科研难题一样重要也一样需要很多知识与经验去应对。所以我的第一条建议就是保持学习的态度了解你从事行业的产品从科研实验室到产线出产品(特别是批量化产品)这之间的过程与问题解决方案。这对你以后的工作绝对百利无一害。
其次,题主要摆脱进厂站产线,那就加深实验室或者研发功力,有了实际工程经验,建议学习Ansys或者Comsol或者Matlab等专业软件,从事一些仿真分析优化的工作。这些软件脱离不了电脑,所以办公室是坐定了,其次这些软件还不会限制你的发展,很多行业都会用得到的。当然,这个也是需要加班的,我自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弄十几个小时以上看文章做案例。毕竟朝九晚五我建议去考公务员最实际。我对题主的高薪不太好理解,是要和IT行业比还是局限在制造行业中?毕竟要比高薪我觉得现在暂时还是IT金融这些老大哥们普遍更高一些。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题主包括很多刚毕业的同学们,又轻松又赚钱还有长远的职业上升通道真的是少数,特别是当你已经跨入甚至限制了自己的行业发展的时候。在人生每一个阶段一定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要明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只简简单单盯着轻松与高薪,那么以后AI纪元来临的时候正好就是大家青年退休的时候
在这个行业快十年了,大小公司都经历过,期间也有无数次想过退出,转行。和互联网,媒体相比,传统化学化工类是一个让人无法热情的行业,失去的不仅是挣钱的机会,长时间工厂生活,人的精神也会被逐渐消磨。出行受限,圈子狭小,思维固化,曾经为此我做过很长时间的自我剖析,告诉或者说安慰自己为何跳不出去,是否要坚持留下来。最后兜兜转转近十年,依然在这里,经历了材料,电池,到现在终端,感觉这似乎是命运,当然也有骨子里不愿承认的懦弱。如果还年轻,如果有其他领域的一技之长,真的可以鼓起勇气一试。
另外再补充一点个人看法
加班更多的是一种公司文化,同一个公司几乎很难存在部分岗位加班多,部分岗位加班少,即使有,应该也是相对而言,一个公司的文化就是加班,那么无论做什么岗位,在什么部门或多或少都会收到加班的压力,真的想跳出,可能选择一个公司更重要,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加班的多少和公司盈利挂钩,最后和你的收入挂钩,几乎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除非事业单位或者设计单位,我也有很多同学朋友从事此类工作,但大多也是因为有一些家庭关系背景。所以,工作的选择,个人内心的取舍真的很重要,为了你最想要的,你可以接受放弃什么。这个问题我在每次跳槽的时候都会问自己一遍,毕竟工作都是干一行恨一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