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电池的理论使用极限是多少??
电池这种产品,使用时间是和放电电流大小有关的。如果电池的容量是C,放电电流1C的话,1小时用完,0.5C的话,2小时用完,以此类推。放电电流越大,可使用时间越短。
考虑到整个放电周期,电压在一个相对小幅范围内变化,总体来说,同等容量下,对外输出功率越大,使用时间越短
手机在电池选型时,一般的思路是,根据各元器件功耗,计算一个日常使用的平均功耗。根据平均功耗乘以设定的续航时间(如两天),给出电池的容量范围。这也是为啥现在手机一直续航这么短时间的原因。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给出两个说明,希望能解释清楚:
1、续航时间和你的使用功耗有关,功耗越大,时间越短。按照正常智能机最大的限流(如0.7C),时间大概在1.5h左右
2、题主所谓的电池阉割,只是厂家为了保证电池安全性所做的限制,一般不超过电池容量的5~10%
表征材料的关键指标:克容量和压实密度,两者结合构成能量密度;寿命(循环次数)。容量保持率一般默认80%或70%,所以不用列出来。就寿命来说,单一材料无法决定寿命。
两个建议:
1、X轴做年份,Y轴为克容量,Z轴为压实密度,这种单纯表征单一材料在高能方面的发展。三元材料主要提升的是这两项,循环寿命不怎么变化。
2、定义一个新变量,克容量*压实密度=mAh/g*mg/cm³=单位体积的容量,另一维度是寿命。这种不常用
2、X轴为年份,Y/Z轴为电池能量密度(算是电池性能的集合),Z/Y轴为寿命(循环次数)。这种就相当于电池的发展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