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制约了哪些应用的发展?
“在现有的成熟的电池技水平上,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比能量,同样能制作出理想的电动汽车产品。例如,日本丰田以镍氢电池制作的PRIUS混动汽车,截至去年8月已经销售1千万辆,今年销售量又有大增长。该产品的电池用比能量只有50多瓦时/千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11月8日举办的“2018第三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18)”上表示,发展电动汽车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相互依存、促进,但又相互制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要同步,为此,电容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将是下一代动力电池。
鑫森专们针对锂电容开发了SPC-04型超级电容活性炭具有高容量>180f/g,低杂质,高导电性能,非常适合用于高容量要求的锂电容,目前已有每年200吨的产能。技术交流:180-6518-0283(微信) 林
中国电力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杨裕生: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三纵”路线,最初是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后来混合动力汽车改为插电式汽车,再后来,插电式汽车又改为增程式汽车。这一变化前后经历了大约10年的时间。
10年来,我一直主张要以安全成熟的电池技术发展节能减排汽车。在技术路线方面,一是以微小型纯电动汽车为突破口,二是大众型产品发展以纯电驱动的增程式产品。微小型电动汽车可以用铅酸电池做低速车,或用锂离子电池做高速车,由市场决定。增程式汽车可以解决纯电动汽车的“5大焦虑”,是市场化最可行的车种之一。
今年1月,增程式汽车被列入新“三纵”,代替了旧“三纵”中的插电式。今年7月,在《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增程式被列入纯电动汽车行列。
未来的增程式汽车可以不烧油、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全部靠太阳能供能。增程式不是向纯电动汽车过渡,而是未来汽车的主力。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不同的电动汽车发展路线需要不同的动力电池,对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要求也不同。
中国电力报:在您看来,纯电动汽车路线下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是怎样的?
杨裕生: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矛盾反映在电池上——安全性与比能量的矛盾。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制约着电动汽车里程随心地“所欲提高”,我国的动力电池续航流程每年都在提高要求,或是“冒进”。
目前,长里程纯电动汽车存在里程、安全、充电、价格、电池焦虑5大焦虑。动力电池的寿命短于整车,第一套电池有国家补贴,第二、第三套电池要企业自己花钱,补贴停了之后,里程越长,原来补贴越高的电动汽车就越难卖出去。
尖晶石锰酸锂电池首次发表于1983年的材料研究报告中。1996年,Moli能源公司将锰酸锂为阴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该架构形成三维尖晶石结构,可改善电极上的离子流动,从而降低内部电阻并改善电流承载能力。尖晶石的另一个优点是热稳定性高,安全性提高,但循环和日历寿命有限。
低电池内阻可实现快速充电和大电流放电。18650型电芯,锰酸锂电池可以在20-30A的电流下放电,并具有适度的热量积累。也可以施加高达50A1秒负载脉冲。在此电流下持续的高负荷会导致热量积聚,电池温度不能超过80°C(176°F)。锰酸锂用于电动工具,医疗器械,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图4说明在锰酸锂电池的阴极上形成三维晶体骨架。该尖晶石结构通常由连接成晶格的菱形形状组成,一般在电池化成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