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民用的电动汽车普及后,军用车辆还会继续使用内燃机吗?
能源多样化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未来如何谁又能知道?
无人的电动坦克、装甲车、飞机搞个小冲锋、搞点小破坏、侦查一波也挺好的。
军事基地搞一点燃料电池堆以备不时之需。
柴油机燃用各种燃料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比如渣油、汽油、植物油、生物柴油、乙醇、各种醇类这些替代燃料是不是战场上柴油紧缺时可以用一点。
首先,要考虑一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区别,你就知道为什么军用的基本还要继续使用内燃机。
- 目的。
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个目的是要环保,要保护地球妈妈。而军用车辆,是要保护当局。前者可以为了环保放弃很多东西,后者不能放弃内燃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试想,在战场上,一辆电动坦克突然死火了,仪表显示“电池温度过高”,你觉得怎样?别看现在路上经常见到电动汽车抛锚,这也是为了你好,否则要是电池爆炸燃烧,你也没能开多远。(不要说那些警用电动汽车,那不是军用,要求不一样。)
2. 灵活性。
电池很重,真的非常重。普通内燃轿车重1吨,你觉得重了吧?电动汽车2吨!其中增加的1吨就是电池。这么重的东西带去打仗或者救援,不方便吧?
3. 续航距离。
一个电池充电,快充标准都要以小时为单位才能充饱,可快充是到处都能充的吗?指定地点!平常在家里拉个电线装个充电桩,那是慢充。一般要充一晚。军用车辆是用来应急的,要随时能出发,能跑很远,甚至去一些没有电的地方执行任务。
4. 适用范围。
内燃机现在很成熟,可以在南极大陆用,可以在非洲草原和火焰山用。但是电动车还不行。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有严格的温度使用范围,超过这个温度,不好意思,无法启动。而且由于电池的稳定性不及石油,在车上发生剧烈震动容易爆炸,如果平常家用这一点当然不用担心,但战场上流弹很多,流弹命中一个小小的油箱几率比命中巨大的电池组的几率,还是大很多。而且体积小的油箱,更利于加强装甲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