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手机充电该怎么充、手机电池该如何保养呢?整理关于手机充电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一些错误的充电教学不只出现在手机行、电器店,苹果专卖店,甚至连电视新闻都曾出现类似的错误充电教学。那么到底手机充电该怎么充、手机电池该如何保养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关于手机充电必须知道的三件事,只要遵照这三个指示来为你的电器们充电,就能让你的手机电池拥有比别人更长的寿命喔!
注:资料来源包括苹果官方网站、电池制造商指示,并经过我个人多年来的验证。目前我个人所拥有的 2010 年第一代 iPad、2011 年 iPhone 4S 都还拥有差不多 80% 的储存电量,也没换过电池,想来这些指示是绝对有效的!
一、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过度放电会加速害死他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手机要把电用完再充电”可说是错误观念排行榜的第一名。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想法呢?其实“电池有记忆效应,如果不用完就充电会弄坏电池”这件事是镍氢充电电池的特性,而这种在锂电池被广泛使用前的主流充电电池确实必须要等电池电量用完才可以充电,否则电池储存电量就会越用越少。
但是现在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数位相机、行动电源等产品所使用都是普遍称为“锂电池”的锂聚合物电池。这种电池有着与镍氢电池截然不同的特性:没有记忆效应,不能过度放电。锂聚合物电池的使用寿命计算依据为“充电循环次数”,也就是“0~100%”充电的次数。
简单说,如果一颗锂电池拥有 1000 次循环寿命,那么理论上来说只要“从 100% 用到 0% 再从 0% 充电回 100% ”这件事重复做一千次,那么这个电池差不多就寿终正寝啦!但实际上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导致其在过度放电时会对电池本身造成损害,如果你常常把电池用到 0% 才充电,那么电池就不会管你有没有用那么多次循环,而会直接提早阵亡!
因此锂电池的第一个使用限制,就是绝对不要把电池用到完全没电才去充电,最好是当你能充电时就尽量把电池充饱,这样电池就可以让你长长久久的使用啰!如果你时常出门一整天没办法充电,常常拖到回家、电池剩下不到 10% 才充电,那么建议你不妨买个行动电源随身带着,千万不要老是让你的电池处在超低电量的状态喔!
二、充电充饱不用急着拔,要离开再拔掉即可
充电错误观念排行第二的当属“充电充到 100% 要立刻拔掉”了。这个说法的由来我个人也不清楚,但我们也不需要深究错误观念的来源。事实上,不管是手机、或是电脑,厂商都会设计防过充机制,当电池充满时就会自动切换为电源供应器来供给电脑或手机电源,例如上图就可以看到,当电脑电池充电充到 100% 时就 MacBook Pro 就会自动切换为电源供应器,直到电池降到 95% 以前都会维持这个状态。而如果各位注意 iOS6(如果你还有的话⋯⋯)在充饱电后右上角的电量显示也会变成插头图案,这就是手机改用外接电源供应器供电的提示。
因此充电充饱了其实并不需要急着拔掉电源,等你要离开可以充电的地方时再拔掉即可。或许会有人疑问“一直插着电真的没事吗?”,关于这点⋯⋯我想除非你会把手机充电一插就是一星期,否则请相信电器厂商对于防过充机制设计的能力,不要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
三、两个礼拜让电池电量低于 40% 一次,维持电池健康
如果你在看完以上教学后很顺利地改变你的充电习惯,并依照上面的指示保护电池,那么你的电池朝向“长寿电池”就已经迈进了一大步啰!不过在这里你还需要再做一件事:每两个礼拜让电池电量低于 40% 一次以维持电池健康。首先我们要知道,锂电池是一种很啰唆的电池,你让他一直充放电他会提早挂点、一直让他放电到 0% 也会提早挂点,甚至连你一直都不让放电都会提早挂点!
锂电池由于本身物理特性,使得电池如果很长时间不做充分地放电、活化内部储电结构,就会使电池提早迈向死亡。但如果你天天让他一直放电,同样也会让电池迈向死亡,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两个礼拜让电池低于 40% (30% 也行,不要用到 0% 即可)电量之后再充电,就可以良好的维持电池的健康,让他长长久久的陪伴你啦!
当然,这件事主要是你经常把电器插着电不拔才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你天天都会把电池放电到低于 40% 以下,那么就不用再做这件多此一举的事啰!
至于电池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死亡”了呢?其实简单两步骤就可以搞清楚,第一是锂电池在死掉后就会如上图一般膨胀,请注意这不是爆炸,这只是提醒你电池已经坏掉的机制,如果你的 iPhone 或其他装置突然“变胖”,请赶快去换电池吧!第二,如果电池没有变胖,但你的手机很明显的蓄电力比以前少了,那么如果你在排除不是因为你的 App 造成急剧用电后仍然很快地就没电,建议你就赶快送修啰!
检测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电池瞬时短路电流来估算电池的内阻,进而判断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第二种方法是用电流表串联一只阻值适当的电阻,通过测量电池的放电电流计算出电池内阻,从而判断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第一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用万用表的大电流档就可直接判断出干电池的电量,缺点是测试电流很大,远远超过干电池允许放电电流的极限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电池使用寿命。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试电流小,安全性好,一般不会对干电池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缺点是较为麻烦。
笔者用MF47型万用表对一节新2号干电池和一节旧2号干电池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测试对比。假设ro是干电池内阻,RO是电流表内阻,用第二种测试方法时,RF是附加的串联电阻,阻值3欧姆,功率2W。
实测结果如下。新2号电池E=1.58V(用2.5V直流电压档测量),电压表内阻为50k欧姆,远大于ro,故可近似认为1.58V是电池的电动势,或称开路电压。用第一种方法时,万用表置5A直流电流档,电表内阻RO=0.06欧姆,测得电流为3.3A。所以ro
+RO=1.58V÷3.3A≈0.48欧姆,ro=0.48-0.06=0.42欧姆。用第二种方法时,测得电流为0.395A,RF+ro+RO=1.58V÷0.395A=4欧姆,电流500mA档内阻为0.6欧姆,所以ro=4-3-0.6=0.4欧姆。
旧2号电池用第一种方法测量时,先测得开路电压E=1.2V,电表内阻RO=6欧姆,读数为6.5mA,万用表置50mA直流电流档,ro+RO=1.2V÷0.0065A≈184.6欧姆,ro=184.6-6=178.6欧姆。用第二种方法,测得电流为6.3mA,ro+RO+RF=1.2V÷0.0063A=190.5欧姆,ro=190.5-6-3=181.5欧姆。
显然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最终计算结果的微小差别是由于读数误差、电阻RF的误差以及接触电阻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种微小误差不致影响对电池电量的判断。 如果被测电池的容量小、电压高(例如15V、9V叠层电池),则应将RF的阻值适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