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干电池采用卫生填埋等可以避免对环境的影响吗?
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干电池已实现低汞和无汞化,采用卫生填埋等可以避免对环境的影响,生活中的普通废旧干电池宜作为其他生活垃圾进行投放。
以前收的废电池“白忙活”了?
不少人养成了把废旧电池集中存放等待回收的好习惯,但废旧电池往哪送、怎样处理,却一直是老百姓和环保部门都感到模糊而且伤脑筋的问题。
据北京市环境部门负责人介绍,北京市1998年4月就成立了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至今已收集废电池1250多吨。
“回收的这1250吨电池是我们这十几年来总共收集的数目,基本都是废旧的干电池,目前仓库里只有几百吨,其他的已经分批送给厂家做实验了。”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负责人高明德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仓库里的废旧电池还没有进行处理,因为在北京还没有厂家可以做到规模有效的回收利用。”
北京环境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几年来,国家为解决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坚持从源头防治上实现电池“无汞化”。“根据中国轻工总会、国家经贸委、国内贸易部等九部委1997年12月31日联合发布的《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要求企业自2002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低汞);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无汞)。”
“原来企业生产的电池不符合标准的多,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生产的劣质电池,如不能有效回收,对环境的污染还是相当大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电池的“限汞令”发布之后,目前,正规企业生产出售的一次性普通干电池均为环保无汞或低汞电池,含汞量不高,已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是可以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理的。
“我们中心每天还都能接到市民要求回收废电池的电话,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坚持出车去市民家里回收废电池。”高明德说,“我们感到,对于电池的认识大部分人还停留在10几年前的阶段,多数都还在按照以前的要求进行保存等待回收。而废电池可以随生活垃圾一起扔掉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也没有一个政策或是文件性的东西来进行规范。”
规模存放的废电池出路何在
记者在环保部和发改委公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发现,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有特别的说法: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将前款所列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就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少量的普通废电池分散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理,可能就分解了,影响也会小,而集中的废电池如处理不善(如剥开外壳、抛弃残渣),则有可能引起局部地区的汞污染。因此,如果一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处理或利用设施,的确不宜大规模收集废电池。”北京市环境部门负责人说。
据悉,北京市建立的有用垃圾回收中心在减少废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在寻求废电池的“出路”,以实现垃圾的资源循环再利用。
不过,1250吨的存放量与每年产生的电池消费量相比却相去甚远,据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地区电池年消费量在2.2亿只左右,6000吨以上。“低回收率已经限制了处理规模的扩大和处理技术的提高,进而严重阻碍了废干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大约50%的废电池都要通过回收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由于废电池回收处理是环保产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很多国家的政府要对此给予补贴,比如在瑞士和日本,每处理一吨废电池,政府要补贴废电池处理企业约合人民币5000元。在美国,用户如不把废旧电池交回制造商、零售商或者批发商,每买一节新的蓄电池要多付3美元5美元。所以美国的蓄电池回收率几乎达100%。
“我们曾尝试着做电池回收处理,但是却因为盈利难而没有坚持下去。”一位熟悉废旧电池回收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政府也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和政策可以执行,对其危险程度的界定也很模糊,而且没有补贴,不成规模,我们很难做。”
据悉,以前我国曾有2000多家废品回收公司,并且按照特种行业管理,但改革开放以后基本都改成商店了,“目前很多废品回收都是私人自发组织的,不赚钱的东西基本不收。”该企业负责人说。
铅酸蓄电池才是最危险的
据专家介绍,电池产品大致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电动车)三大类。用量最大、群众最关心、报道最多的是普通干电池。而报道中笼统地称电池含有汞、镉、铅、砷等物质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群众日常使用的普通干电池生产过程中不需添加镉、铅、砷等物质,已经不再成为严重的污染源。
相反,大量汽车电瓶、电动车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因为包含铅和硫酸,反倒是垃圾场里最危险的物品之一。废干电池弃置不当,危害巨大;利用得当,则能化废为宝。如何在减少环境污染之外,还能继续获取废干电池的“剩余价值”?15颗废电池换一本书,提取再生物质作工业原料……台北市环保局向废电池要“能量”的“节电计划”可供参考。
电池能量耗尽,更换电池成了最简便的处理办法。殊不知正是在如此的不经意间,我们不知浪费掉了多少能源。
为了引导民众走出电池使用的误区,27日,台湾推出“废电池剩余电力再利用计划”,台北市环保局局长吴盛忠向民众现场示范废干电池剩余电量的检测方法,鼓励民众让“废物”继续发挥余热。吴盛忠表示,台北市环保局通过对回收的近万颗废干电池进行抽检后发现,有近30%的废干电池尚有足够电力可供使用,甚至不少遭丢弃的干电池是满电量的,这显示出民众在使用电池的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干电池很难由外观辨别其使用情况,导致很多还有剩余电量的电池被回收,这不但使民众花费更多金钱去购买新电池,也造成了更多废电池的产生,增加了后续处理的工作量及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吴盛忠表示,很多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在耗能大的电器上会力不从心,但放到遥控器、捕蚊拍、闹钟等小型电器上使用时却能量十足;有的电池看似没电,但放上一两天又可以恢复运作,所以不能轻易把它们归为“废物”。他建议大家购买简易电量检测计来自行检测,并依检测结果将电池分为高电量、低电量以及无电力等三类存放,让它们物尽其用。
吴盛忠现场演示测量办法,将不同型号的旧电池分别放入测量器,如仪器亮绿灯,表示尚有70%以上的电能;黄灯亮,表示有电,但电量在70%以下;如果是红灯亮起,则说明电池已是零电量。据介绍,这项免费测量废干电池的活动今后将长期在台北市推行下去,届时必将在岛内吹起另一股“节能风”。
家住台北的孟女士听说“废电池剩余电力再利用计划”启动,当天特地将自家收藏和邻里托付的一大包百余颗旧电池送过来测试,结果发现其中40多颗还有电量,她欣喜不已。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环保爱好者,特意骑脚踏车大老远地赶过来参加活动,是为了响应节能减碳的号召,来了之后不仅发现很多旧电池尚可以继续使用,还学到新知识,真得赚到了,回去要向亲友好好普及。临走她还买了一个简易电量检测计,说是除了用于自家测量外,也可以拿到亲朋好友家里测一测,希望能带给他们意外的惊喜。
如果旧电池经过测量后发现彻底没电,除了回收就别无他用了吗?NO!还可以用来“换”。
为了鼓励民众节省电池用量,此次台北市环保局还推出了系列奖励活动:只要持5颗废干电池就可兑换1颗高电量(有七成以上电力)的干电池;持1颗废干电池可兑换1颗低电量但尚可使用(可用于小电器)的干电池;低收入户或中低收入户,还可以凭卡每月免费索取3颗高电量的干电池。此外,如果你手中的废干电池数量较多,也可以选择以15颗废电池来换一本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