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怎么样?
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铅: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汞: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
电池报废后若处理不当,汞会慢慢溢出进入土壤水体,将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一节一号电他就可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农用价值。
而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的水、食物后,就会发生汞中毒,轻则出现怕羞、孤独、烦躁、抑郁、自觉口中有金属味等现象,重则出现手指、舌、眼、脑袋震颤等“汞毒性震颤”现象。镉、锰:主要危害神经系统。
锂电池在自然界中渗出后,污染土地和水流,最终进入人体。镉会使骨质疏松,并造成骨骼变形、骨痛,并引起肝和肾受损等等严重后果。
在发达国家,废旧电池被列为危险有毒废物,必须单独投放和回收处理,绝不能随便丢弃在自然界中。在德国,废旧电池可以送到每个卖电池的商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劣质电池用在收音机这种小电流设备上,一般体现不出其”劣”在哪里,也就是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已,但是不能因为”能用”就用,这是很不安全的东西,尤其是当你的充电器也不怎么样的时候。
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在同一台设备上,如果电池A比另一颗电池B用的时间长,这并不能就说A比B”好”,因为这里涉及到电池内阻的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电池内阻”是神马南北,只要知道”电池内阻大的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就够了–比如,内阻正常的电池B容量3000mAH,如果持续3A放电,它只能撑一个小时;
而内阻超大的电池A容量只有1000mAH,但是内阻却把它的放电电流限制在200mA,那它就能”使用”五个小时。也许您认为收音机本来就是小电流用电器无所谓,那您又错了–内阻过大的话,电池老人家离马大胡子就不远了。
关于18650电芯的容量,据我知道的暂时来说最大容量是松下生产的单节3800mAH,比较通用的是三洋浅蓝头2600mAH,如果你买到了什么”神火”3000mAH、4800mAH…那赶紧扔了吧,虚标容量是小事,随时变身炸弹才是大事,甚至有的M、m不分,标”****MAH”–兆安时,你以为是火星叔叔带来的咩?!
比起其他电池,锂电池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是也有怕过充过放等缺点,所以除了要求充电、用电设备有完善的电池管理之外,电池本身也可以添加”保护板”,一个功能完善的锂电池保护板,应该包括最高电压限制、最低电压限制、充放电电流限制、短路保护、温度保护等,在市售的成品锂电池里,最低档的也至少会有一项限流。
以提高安全系数,因为正规的18650锂电有一个特点,在正极帽底下有一个安全阀,遇到极限情况内部气体会把安全阀顶开泄压,相对比较安全(某些山寨则会把这个安全阀重新压回去甚至封死再次使用,安全阀也就失去作用了。
废旧电池的回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生利用都十分重要,但是我国目前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关注度,回收意识淡薄。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居民对于废旧电池的危害缺乏认识,环保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人们在购买电池时也并不考虑其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很多设置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被当作垃圾箱,形同虚设。
目前,我国的电池生产企业有35多家,每年各类电池的年生产量约15-16亿只,国内消费量为7亿只左右,并且这个数据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但回收力度却不足2%。低回收率直接限制了处理规模的扩大和处理技术的提高,进而严重阻碍了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2、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回收体系。虽然公众已经开始关注环保问题,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缺乏针对废旧电池回收的具体措施,尚未有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出台,生产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仍不明确。
即使现有的回收系统也只是散兵散将,很多耗巨资建成的处理中心,因回收不到足够的废旧电池,面临停运的尴尬窘境。一些不正规的小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处理设备,不但很难有效回收利用,反而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
3、处理技术要求高、利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各种经济因素制约着废旧电池处理产业的发展。废旧电池处理回报率低、处理技术要求高、利润回报周期长的特性导致了很难吸引投资者,所以也就很难形成产业化的规模。1997年北京刚开始回收旧电池时,曾有七八家企业进入废旧电池处理行业,但后来都退出了。全国第一个最大和专业的废旧回收处理企业,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面临停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