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动力电池的制造工艺能力要求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0 22:32    点击量:
在电动汽车高速增长的环境下,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暴露出电池企业和主机厂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以获得更多的补贴,却忽视了动力电池最基本的安全属性。近期频发的事故应该为追求高速发展的国内电动车行业敲响警钟。
 
动力电池是一个对系统研发、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从研发到样品到最终的标准操作规程,跨越千山万水是必要的。即使可以投入最终的批量生产,对制造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大多数动力电池是用微米级材料制造的。无论是搅拌浆、涂刷、压实、剪切,对工艺性能的要求都非常高。任何环节的不一致都会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或产量。
 
动力电池的检测标准非常严格。以比亚迪这个20多年电池线圈“老司机”的标准为例,以下数据可能会带来更为生动的感受:
 
一。温度冲击试验用于模拟动力电池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反复暴露在低温和高温下的安全性能。
 
在此过程中,电池需要在“冰火两重天”中进行极端温度快速变化试验。电池在-40~85℃的极端温度环境中包装,30分钟内实现两次极端温度变化。电池需要在每个极端环境中保存至少8小时,并循环多次。
 
经测试,电池组无泄漏、着火等现象,绝缘电阻(>5000μV)被认为通过测试,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100μV。
 
2.挤压试验、验证要求挤压力能达到100千牛,相当于一头大象的重量,或是一辆满载乘客和行李的12米公交车的冲击力。
 
工程师们为每个电池组采用了独特的防碰撞设计。高强度铝合金托盘强化框架和蜂窝结构,保证电池组在碰撞和挤压过程中不会损坏。只有在试验完成后电池组无火灾、爆炸时,方可认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