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分析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现状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3 12:21    点击量: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现状
 
虽然新能源汽车还没有进入大规模报废阶段,但近两年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导致动力电池的回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报废电池约1.5万吨。到2020年,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累计报废电池将达到12万吨至17万吨的规模。
 
随着北京市2000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过五年保修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数量接近15万辆,国家回收标准的出台即将箭在弦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以深圳为例,水马公司较早生产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质量保证期为5年,深圳市已为2000辆配备水马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投保。几年后,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企业将面临大规模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
 
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对超过保修期的动力电池使用没有统一规划。据报道,沃特玛目前正在测试公司回收的保险动力电池,以形成一个储存站,确保工厂白天所需的电力。由于公司白天的电费为1元/度,晚上的电费为0.2元/度,因此,由保险电池组成的夜间充电、白天放电,可以节省公司一部分开支,实现保险电池的回收利用。
 
尽管政策频出,但动力电池的回收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国内纯电动汽车废电池回收难度远超想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锂电池组结构没有固定标准,回收过程繁琐;二是锂电池组回收点少,政策细则不完善,补贴后续措施跟不上,回收的动力不够,导致回收者的积极性不高;最重要的是锂电池组再次出现。利用技术复杂落后,成本超过商品市场价值。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虽然法律有一些规定,但没有统一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在推动汽车企业自主回收电池。汽车企业之所以不主动,根本原因是回收电池赚不到钱。如果能对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问题进行优化,使锂电池组的商业价值超过成本,那么这种现象将得到扭转。
 
从技术角度看,回收电池的技术路线相当复杂。如废锂电池的处理,应先进行预处理,包括放电、解体、破碎、分选;解体后可回收塑料和铁壳;再进行碱浸、电极材料酸浸,再进行各种工序的提取。这一套复杂的程序令许多回收企业望而却步。
 
目前,我国对动力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上,而回收环节却相当少,甚至严重脱节。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从消费电子产品的镍氢、镍镉、锂电池中提取有价金属。这种形式只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少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全面增长,到2017年锂电池将供不应求。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含有大量的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其正负材料、电解液等物质对环境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今后每年处理几万吨废旧电池无疑是困难的。因此,业内专家呼吁尽快研究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成立专门的回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