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发展路线分析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15 20:10    点击量:
早期在设计锂离子电池的时候,研发人员主要从正极、负极、电解液着手考虑设计。根据材料的组合,共计有一亿一千万种组合,而实际应用的,仅有30余种,不足30ppm,这不禁使我们去想,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组合可以实现产业化?研究人员发现,如何把正负极活性物质收束在容器里,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前期,研发人员发现,锂二次电池和镍氢电池可以实现能量的储存与转移,但是储氢合金太重,锂二次电池因为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锂枝晶(dendrite),且易燃烧。

 
虽然硬碳的结构优于石墨,但由于其密度小、层间距大、初效低,约占85%。3.6v的电压平台低于3.7v的石墨,因此选择石墨作为负极。
 
作为锂电池,有四个主要因素需要考虑:
 
体积能量密度,在许多情况下,体积是给定的,仅用重量能量密度难以测量和判断;
平均电压wh比ah更重要。
不可逆容量,我们称之为第一效应;
容量接近截止电压。
石墨阳极的理论极限为372mah/g,商品化程度接近极限,因此有必要开发新一代高容量阳极材料。研制了硅阳极和lto。硅阳极的主要问题是嵌锂后的膨胀,约为300%。lto具有循环好、倍率好、放电曲线平坦等优点,但电压低、能量密度低。
 
据专家介绍,硅碳复合材料以及硫、锂金属阳极将成为提高阳极能量密度的可选材料。
负极材料
 
 
说完负极,我们将谈谈正极材料的发展过程。
 
 
这是业内人士熟知的对比图,从磷酸铁锂到钴酸锂,再到三元材料。如上所述,如果大幅度提高阳极容量,高容量阳极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磷酸铁锂的放电曲线平坦,循环性能好,安全性好,但电压没有钴酸锂高。根据德国调查协会公布的数据,锂钴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下降,三元材料也在逐渐增加。从钴酸锂到三元材料的变化是镍和锰的价格比钴低60%左右,资源相对丰富。二是寻求一个折衷点。镍、钴、锰在三元材料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镍:提升能力,钴:提升周期,锰:结构稳定,确保安全。
 
那么,如何开发下一代的阴极材料呢?传统材料是与锂离子相对应的分子。一个分子中可以放置多个锂离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用富锂锰基材料,锰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通过大量的锂离子,来提高容量。
四、低压蓄电池
 
 
为了安全和提高能量密度,许多学校和企业发表了许多关于锂离子聚合物电池(lpb)的文章和报告。在传统电池中,隔膜与正极材料直接接触且接触时间长,会引起隔膜表面的一些变化,影响电池的内阻等性能。然而,锂聚合物电池,特别是近年来热的固态电池,将隔膜和正极分开,降低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根据专家的解释,现阶段,对于人们担心的低能量密度和离子传导率问题,日本企业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现阶段,出于成本考虑,需要进一步优化。聚合物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高的电压平台(约4.4v),对电池的鼓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在高温储存条件下,87%的容量保持率优于61.1%的三元电池。
 
 
良好的循环性能。
 
 
作为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领导者,我也分享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论点。根据地球锂资源的储存能力,不必担心锂的缺乏导致成本上升。对于材料的发展,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途径。电池的发展路线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需要从几个方面考虑。一。小短路;
 
2.电极不均匀度(如镀层表面密度不均匀度);
 
三。如何使正负极在大面积内紧密配合?
 
四。如何进行安全测试,特别是对现在越来越大的电池进行安全测试;
 
5。软包装电池是否容易放热以及如何进行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