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1-10 22:11
点击量:次
从最初的强敌到强大的包围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许多人可能简单地将这一快速进展归功于政策支持。真的吗?
1. 政策支持不是上升的决定性因素
的确,自2009年中央财政开始补贴以来,每年数百亿元,积累了数千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喂”作用。并根据《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四批企业目录,从一定形式的“精准送料”,有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然而,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自主动力电池的兴起取决于政策”的观点。熟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人应该知道,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汽车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政策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援助。
1994年,例如,“汽车工业发展政策”是建立一个“外国股票不得超过50%的保护性条款,他们自己的日历年度的传统汽车技术开发多年,巨额奖金,按照相同的逻辑,我国是否应该会显得与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强压到传统的汽车巨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到目前为止,很多品牌仍被迫使用老三菱发动机,即使自主研发动力总成的汽车公司,核心零部件如增压器、电喷系统等仍牢牢地扼住外资的脖子。
更让人尴尬的是,这么多年来,世界排名前十的沃德发动机榜单中,从来没有一款自动发动机是羞于提及的。对于中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来说,这是连续9年世界上第一个光荣的头衔。
鲍剑锋从磨砺出,铁也需坚硬
如前所述,该政策只是为独立动力电池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无论土壤多么肥沃,发芽不良的种子很难长成参天大树。不管火炉有多高,懒惰的铁匠也锻造不出锋利的剑。用“自己优秀”这句话来解释其崛起的核心原因是恰当的。
早在2006年,当独立动力电池在我国刚刚开始,新能源汽车在多数人眼中,或“诡计”,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将是国家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多数人对未来的权力大小的电池市场,机遇,挑战,甚至是不知道重要性,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开始安静的新能源汽车,国内产业逐渐意识到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但在这个时候,日本和韩国的电池技术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规模、成本、渠道和其他方面的压抑的first-moer消费者电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