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高“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关键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1-10 22:31
点击量:次
提高“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猛增,直接带动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但随着产业政策和市场形态的变化,产能过剩、持续时间短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行业专家认为——
青海省人民政府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科技部联合举办中国电动汽车c“锂行业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西宁的城市举行,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代表讨论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锂电产业发展。
工业发展总体良好
“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11年至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5000辆增加到51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增加到100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1.8%以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协会的报告,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总需求为1.27GWh,动力电池的累计出货量为4018.273MWh。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不断增长,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将继续扩大。
在技术研发逐步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类型逐渐确立。受动力电池生产工艺要求不同的影响,预计在2017年,软包电池将继续保持产量增长第一的位置。与此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厂,特别是国轩、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对方形动力电池生产线的大规模扩充,2018年,方形电池将取代软包电池成为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电池类型。从车载动力电池来看,受政策影响,新能源客车现有电池技术路线已基本确定。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客车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三元电池在纯电动客车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逐年增加,成本逐年降低。中国电动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欧阳明高表示:“与能源相比,动力电池在过去5年里几乎翻了一番,成本也下降了。”“到2020年,电价有望降至每瓦1元。”
欧阳云还表示,近年来,动力电池在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电池最常见的情况不是单个热失控,而是整个系统在单个热失控后,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我们在国内的研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在我们可以在设计阶段预测电池的热失控特性。”欧阳minggao说。
确定市场仍有困难
2016年,中央政府开始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产业政策由GSP转向技术创新。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一度波动,前期锂电池快速增长的市场效应也开始显现。受多种因素影响,锂电池产能过剩,部分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同时,锂电池的市场集中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15年,前五名企业占56.3%的市场份额,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4.5%。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认为,目前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周期性过剩,“真正好的电池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仍有很强的产能需求”。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新能源汽车仍然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