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事故的矛头都指向了电池热失控问题,电池热失控问题有么有解决呢、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车身结构最大差异在于电池、电机、电控,也就是“三电”系统,因此也是新能源汽车产生特殊缺陷的主要部位。而此次通知也加强了三电零部件的召回管理。通知的第二条规定指出,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零部件生产者获知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缺陷的,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并通报生产者。同时,配合缺陷调查、召回实施等相关工作。
通知还对新能源汽车召回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通知的第三条规定指出,新能源汽车生产者应按照相关召回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可追溯信息管理制度,落实产品安全主体责任。经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缺陷的,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
此外,通知的第四条规定指出,各相关协会、科研机构、检测鉴定机构等单位获知与新能源汽车安全相关的缺陷问题及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逾26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备受关注。”通知指出。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8万辆发展至2108年的125.6万辆,已经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公开信息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缺陷频发,主要包括非正向设计的整车制造、电池管理系统存在不足以及电池自身的问题。此前有业内专家指出,2016年之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到了事故集中爆发区域,而2016年下半年之后的新批次电动车,虽然在造车工艺、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技术上都有所提升,但也可能因为过于追求高能量密度等原因存在安全隐患。
事实上,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次数已有增加的趋势。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涉及5个企业、24个车型,共3.56万辆缺陷车辆,缺陷原因多为电控和机械故障。结合保有量统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率达到1.5%,也就是说每卖出100辆,就有1.5辆被召回。
2018年我国车市迎来深度调整,销量出现2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依然实现了同比大幅度逆势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累积,以及新造车企业、合资品牌多路玩家的集中参与,问题产生的概率也不将断增大,使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导向市场导向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消费者的信心危机这一考验。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召回将有助于缓解这种信心危机。除此之外,在售后服务领域,几天前的3月14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发布,修订稿全新纳入家用电动车的主要零部件的三包责任,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同样可以要求退换。
业内人士评论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加开放的环境下,将新能源汽车纳入这些规定,是一种与时俱进,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车辆的召回和三包服务终究只是一种弥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