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的电池不是原装的对手机会有损害吗、
一家主流电池厂的营销部门负责人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如果用户需要更换电池,而原装电池已经停产,业内通常有3个解决方案:
○整车厂牵头,和原装电池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延保服务,只要价格谈定,延保5年、8年、10年、20年都可以,可以更换新电池。
○如果原装电池企业倒闭,整车厂则选择另一家仍在正常经营的电池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新电池,而新换的电池通常都给该车厂其他上过公告的车型做过配套。
○实力较强的用户(车辆使用方)会绕过整车厂,自己和电池厂联系,更换新电池。
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更换的新电池和原《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公告)备份数据不一致,但以上解决方案都能保证车辆安全、稳定运营,也达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核心目的。
既然政策没有明确,认定这种更换电池的方式属于违规,就没有问题。“法无禁止既许可”是他的观点。
但该负责人强调,“我们给用户更换的电池都是通过国标认证的,有正式强检报告的合格产品。不论是主机厂,还是电池厂作为主体换电池,都会和用户签署正规的合同和维保协议。”
随着电动汽车总量增加,动力电池退役加快,电池换新的需求必然还会持续上升。在他看来,这些方案是后补贴时代的有益探索。
不过,不少其他从业者和观察人士并没有这么乐观。
2
“技术不是问题,
问题是法规缺失”
“更换的电池和原公告不符肯定是违规的。”
一位参与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专家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他认为,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动力电池的型号甚至品牌都发生变化,违反了车辆一致性要求,是要受到处罚的。
2010年6月,工信部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对车辆一致性提出要求
该专家介绍,对确实需要更换电池,而原装电池已停产的情况,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有一套操作流程。
但《电动汽车观察家》问询的几家主流电动车企表示,并不了解有官方认可的电池换新办法。多数企业认同,从法理上讲,只要电池型号和原公告不符,就属于违规操作,更不要说更换电池品牌。
“电池换新与车辆原公告不符的情况在行业内不少见,但即使更换的电池是合格产品,在法规层面,仍属于灰色地带,大家心照不宣而已。”一家主流电动公交车生产厂负责人说。
上述业内人士认同,更换电池与原公告不符,并不存在技术难题,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规规范。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一条合规更换新电池的路?也不是。
理论上说,换装新电池的车型重新走一遍《公告》流程,获得新产品准入后上市、销售、运营,就能解决电池与原公告不符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旧车上新公告”的方法并不科学,而其本身是否与新能源汽车规范管理规定相符(下文将提到)也不确定。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用户要更换电池的要求,车企很矛盾。如果换的电池不符公告,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走“旧车上新公告”的路子,巨大的资金压力又难以负担。
“如果某个车型有不同电池配置,每种电池都要上公告,一家整车厂一年要做二三十个公告,一个公告费用算300万,30个公告就将近1个亿。”他说。
这样操作,合规是合规了,用户又不干了。
某纯电动商用车大客户认同,如果用户手里只有几十辆,甚至十几辆需要更换电池的车,和整车厂分摊新公告费用,非常划不来。而且,上一个新公告,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相当大。
一家老牌汽车企业车辆认证部负责人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他们给用户提供了包括延保、走新公告和车辆置换在内的几个解决方案,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更换电池的责任主体自然是企业。
但据他介绍,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分担成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户和该车企签约更换电池。但如果用户绕过车企,私下更换电池,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