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池短路,引发爆炸火灾风险有关系吗
举一个例子,由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之间是存在隔膜的,其中隔离膜位于两电极之间以防止彼此接触使电池短路,此外隔离膜吸满电解质的孔隙是电离子穿梭于电极之间的通道,隔离膜吸收越多电解质,离子传导率越高。
电池放电时,阳极上带正电的锂离子传输到阴极产生电力;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阴极流回阳极,由于电池在经过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充放电操作,阳极表面容易因为锂沉积不均匀而形成枝晶,这些树枝状的堆积物最终会穿透隔离膜接触到阴极,导致电池短路,引发爆炸火灾风险。
与锂离子电池有所不同的是,由于固态锂电池采用的是固态电极和电解质,所以不会出现枝晶的现象,所以在安全性方面远高于锂离子电池,同时相对而言,由于电池的内部构造发生改变,无论是电池使用寿命还是电池密度都大大提高,所以及在接下来,固态锂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突破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有消息称,今年基于811材料电池正极、硅碳负极的研发正在展开,技术成熟后会进一步提升锂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机:
其实说到电机,我国电机的技术水平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内比较知名的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精进电动等。目前国内、外驱动电机多数所采用的是永磁同步电机,由于体积小、材料省、效率高、导热强等优点,成为如今驱动电机的主流选择。
但是,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来说,也是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的,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其一是功率密度问题,功率的提升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提高扭矩,另一种是提高转速。前者存在的隐患是过载电流加大,造成发热量过高,给散热造成较大压力;后者是当线圈高速运转时,铁磁损耗大,需采用高性能低饱和硅钢片,从而使成本提高,但是采用复杂的转子结构,又影响功率密度。
其二,目前国内的工艺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还是缺少成熟的工艺,国内的生产水平完全达不到车企所要求的应用标准,对于下一阶段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所既定的目标,以目前的工艺水准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结合以上两点来看,在电机的技术上与国外相当,但是在产品层面确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小编还是希望政府和行业能多关注和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制造水准,在1-2年内尽快解决这类基础性问题,争取在电机产业上有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