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升,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大,受此影响,不少电池企业业绩不佳,甚至亏损。
在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增长的同时,行业龙头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宁德时代以23.43GWh高居榜首,占比41.19%;比亚迪装机量为11.43GWh位列第二,占比20.1%;国轩高科紧随其后,装机量为3.07GWh,占比5.38%。前三家电池企业装机量之和占总装机量的66.67%。
市场高度集中的同时,动力电池行业仍然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为70.6Gwh,远大于56.89GWh的装机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规划产能已超过200GWh。在整体产能过剩状态下,却呈现出优质高端产能的供给不足,而低端劣质产能的严重过剩局面。在这种结构性产能过剩形势下,市场洗牌也将加速。
补贴退坡让不少企业“大吐血”
在市场激烈竞争、大浪淘沙的背景下,企业业绩必然也会出现分流,财政补贴退坡正成为市场洗牌主要的助推因子。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下降,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大,受此影响,不少电池企业业绩不佳,甚至亏损。
从年报可以看出,国轩高科2018年虽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增长,但增幅却非常小。对此,国轩高科表示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调整和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动力锂电池销售价格下降所致。不过虽然利润增幅小,毕竟是赚钱了。而中航锂电母公司成飞集成则没有这么幸运。
财报显示,成飞集成2018年实现营收21.45亿元,同比上升10.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88.93%。成飞集成表示,公司业绩下降主要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大幅退坡,车厂将成本压力转嫁电池厂商,导致锂电池产品售价下跌;另外锂电池成本增加也致利润下降。
看来财政补贴退坡的“杀伤力”实在是不小,就连行业龙头比亚迪也“大吐血”,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
2018年比亚迪实现营收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下降31.37%。这是比亚迪净利润连续第二年下滑,且幅度进一步增大。而比亚迪的解释是,激烈市场竞争一定程度影响了燃油车业务的盈利水平,给集团盈利带来一定压力。
我们都知道,比亚迪是靠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条腿”走路的,而且比亚迪的利润一直依赖政府补贴。随着财政补贴退坡,将对比亚迪的销量和利润带来很大压力。比亚迪此前曾回应称,2018年受财政补贴退坡影响,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