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动力锂电池起火原因详解

来源:宝鄂实业    2020-06-08 11:13    点击量:
1 电动汽车起火案例分析
 
电动汽车起火案例分析表明,起火原因大多是由于动力锂电池热失控所致。通过对某型电动汽车一年起火时间分析,发现在温度较高的5-8 月,起火案例起数占总数的52%以上,环境温度过高是动力锂电池起火的因素之一;从该电动汽车起火案例中车辆运行状态统计还发现,充电过程中起火占比为68%,行驶过程起火占比为20%,静止和其他情况下起火占比为12%。
 
2 动力锂电池热失控发生机制
 
电动汽车使用过程是动力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由于负极表面SEI 膜的热稳定特性,当温度达到120~140 ℃时会发生热分解。SEI 膜分解会使负极裸露,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发生剧烈的还原反应,并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
 
当SEI 膜分解释放的热使电芯温度达到180~200 ℃时候,正极开始发生分解。正极分解过程中释放原子态氧,原子态氧的活性很高,会直接导致电解液剧烈氧化分解,短时间内电芯积聚大量的热。
当温度过高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发生潜在的放热副反应,热量聚集时,电芯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导致热失控发生,其中正极热分解量最大。不同正极材料的电芯热稳定性不同,三元材料的电芯热分解相对较低,磷酸铁锂在200~400 ℃时基本不分解,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高镍三元正极热分解温度越来越低,放热量越来越大,温度在120 ℃左右就开始发生热分解。
 
当动力锂电池散热性能不达标,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使温度升高,促使化学反应速率呈指数级增大,系统进入自加温状态,发生热失控。另外,电芯都装配有泄压阀,动力锂电池也会配备防爆阀,当电池压力达到6~8 Pa 时会泄压。在泄压过程中,电解液的闪点很低,电解液蒸气在喷出时,与防爆阀的摩擦足以导致动力锂电池燃烧。由此可见,动力锂电池起火的特点是不会发生剧烈爆炸,但具有燃烧迅速的特点。
 
3 动力锂电池起火过程
 
为验证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起火过程,笔者与研究人员进行了某型号动力锂电池的热失控过程验证试验。试验设备包括电池包监控上位机、加热片、万用表等。动力锂电池参数,见表2 所示。试验内容包括: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单颗电芯热失控发生的条件;热失控后扩散的进程和范围;电池包进水后的放电情况及放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试验过程的数据与现象,见表3 所示。
 
 
使用加热片对动力锂电池中的单颗电芯进行1.7 h 加热。加热1 h 时,温度到达125 ℃ ,后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其间电芯有炸裂声,但声音不明显。试验结束后,该电芯防爆阀开启,没有发生爆炸和引起周边电芯热失控,电池包完好,如图2 所示。试验结果表明,单电芯热失控不一定会引起整包热失控。
 
使用加热片对动力锂电池模组中间处的电芯进行加热,见表4 所示。在加热5 min 后,开始出现异常现象,此时温度为185.6 ℃,在9 min 后停止加热,由于反应不断进行,模组温度达到512.3 ℃时出现明火,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模组,如图3 所示。
 
 
使用加热片对动力锂电池中的模组进行加热,电芯在受热到210 ℃时发生剧烈反应(此过程4 min 左右),出现泄气或炸裂现象,同时1 min 内周边电芯开始发生连锁反应,发生间断炸裂。12 min 后,电池包内压强增加,电池出现鼓包现象。电池包泄压导致电池包内剧烈反应出现明火,历时20 min 左右,说明动力锂电池起火具有火势猛烈、蔓延迅速的特点。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