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放电容量减少是什么原因

来源:宝鄂实业    2021-05-25 12:06    点击量:
(1)电解液电导率变差、隔膜的润湿和/ 或透过性变差、锂离子的迁移速度变慢、电极/ 电解液界面上电荷转移速率减缓等。
 
(2)另外,SEI 膜的阻抗在低温下会增大,使锂离子通过电极/ 电解液界面的速度变慢。其中SEI 膜的阻抗增加的原因是:锂离子在低温下从负极脱出较为容易,嵌入较为困难。
 
(3)充电时金属锂会出现并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形成新的SEI 膜覆盖在原来的SEI 膜上,使电池的阻抗增大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
 
目前锂离子电池大多用LiPF6作为电解液,由于电解液的不纯或微量水催化分解导电盐,电解液中含有一定酸性物质HF。HF 会与SEI 膜中的主要成分ROLi、ROCO2Li 等发生反应,生成LiF 沉积在负极表面。含有LiF 的SEI 膜会阻碍锂离子的迁移。同时,产生的高阻抗物质会使石墨颗粒之间绝缘隔离。随着高温充放电的进行,负极性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导致电池失效[18]。
 
使用锂离子电池的设备在运输或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经受振动、冲击、碰撞等条件的考验。某些锂电池在与系统通信时进行充放电并根据一定频率接收数据信息。设备振动时的频率有可能对电池频率产生干扰,从而引起芯片数据出错或引发保护电路动作。强振动或冲击下,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外部的连线、接线柱、焊点等可能会折断或脱落,电池极片上的活性物质也可能剥落,这都会影响电池的寿命甚至产生危险的情况。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