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为什么锂电池不适合用在商用车上?

来源:宝鄂实业    2021-07-14 10:14    点击量: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model3电池重量差不多800公斤,低配版大约450多公里的续航,实际应该是400km左右。商用车以最近一个主机厂狂推的某款电动商用车为例,2.5t电池续航190km,以9.6m为例,19t总重量扣掉7t自重,还有12t载货重量,但是这个续航只有190km,如果想做到500km(基础门槛)的话,至少还需要3t电池,这也意味着少装3t货,成本上就完全算不过来。
 
现在大家提出解决方案,建沿途换电站,我们认为换电站基础设施跟加油站很像,要有企业巨头来做,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电池商用车基本没有实用性。
 
锂电池差不多220wh/kg左右的能量密度,只有做到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才能做到500wh/kg,能量密度提高一倍之后,纯电重卡才有使用价值,在5年之内看不到可能性。
 
从能源成本(充电/氢气)来看,氢燃料车的百公里能源成本远大于电车。目前终端氢气价格大约是60元/kg,锂电池平均900元/kwh。据DOE,氢气下降到30元/kg时,锂电池下降到700元/kwh可实现与传统燃油车平价,很明显,锂电池只差20%,而氢则差50%。
 
2. 车用市场的发展路径不同
 
新能源技术对于所有汽车主机厂而言,这是锂电池和氢燃料两个技术路线都是很烧钱,没有人可以持续在两个方向投资。因此需要根据所在市场进行针对性研发。
 
欧洲的车企20年前就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奔驰+福特+日产在加拿大合资公司开发燃料电池。德国车企一直是在用柴油路线走清洁能源去达标欧盟的标准,加氢站的缺乏,使得燃料电池应用一直不落地。
 
当排放门事件发生后,欧系主机厂有个技术的断档,开始迅速的转向电动车。大众最积极,因为大众在新能源和燃料电池上的积累都不够多。奔驰也放弃了在乘用车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但戴姆勒和沃尔沃又合资开发商用车的氢燃料电池。
 
美国则完全走的电动车路线,美国整体的能源网络非常市场化。政府只给了购车的补贴,并没有补贴修建加氢站,因此氢能源很难发展起来。
 
中国的电网、发电、石油等企业都是国企,加上足够大的国内市场,是可以支持锂电池+氢能源两个方向发展的。于是国内氢市场是在2018年李克强总理去日本考察之后才开始启动。
 
坚持氢路线的丰田和现代,所在的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很小,其实丰田和现代都可以看出把美国当成主要市场的主机厂。因此我们认为商用车将主要用得是氢能源。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