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锂电池保护板详细介绍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6-23 10:17
点击量:次
锂电池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锂电池芯和保护板,锂电池芯主要由正极板、隔膜、负极板、电解液组成;正极板、隔膜、负极板缠绕或层叠,包装,灌注电解液,封装后即制成电芯,锂电池保护板的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锂电池保护板,顾名思义就是保护锂电池用的,锂电池保护板的作用是保护电池不过放、不过充、不过流,还有就是输出短路保护。
锂电池保护板技术参数
均衡电流:80mA(VCELL=4.20V时)
均衡起控点:4.18±0.03V过充门限:4.25±0.05V(4.30±0.05V可选)
过放门限:2.90±0.08V(2.40±0.05V可选)
过放延时:5mS
过放释放:断开负载,并且各单体电池电压均高于过放门限;
过流释放:断开负载释放
过温保护:有接口,需安装可恢复性温度保护开关;
工作电流:15A(根据客户选择)
静态功耗:《0.5mA
短路保护功能:能保护,断开负载可自恢复。
主要功能:过充保护功能,过放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过流保护功能,过温保护功能,均衡保护功能。
接口定义:该板的充电口与放电口相互独立,两者共正极,B-为连接电池的负极,C-为充电口的负极;P-为放电口的负极;B-、P-、C-焊盘均是过孔式,焊盘孔直径均为3mm;电池各充电检测接口以DC针座形式输出。
参数说明:最大工作电流和过流保护电流值的配置,单位:A(5/8,8/15,10/20,12/25,15/30,20/40,25/35,30/50,35/60,50/80,80/100),特殊过流值可以按客户要求定制。
众所周知,锂电池是当下在各个领域都会用到的新能源电池,但是锂电池需要保护板的保护很多人都不知道,保护板在电池使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保护板的结构及其保护原理。
保护板有两个核心的部件:一个保护IC,它是由精确地比较器获得可靠的保护参数。另外一个是MOSFET串在主要放电回路中担当高速开关,执行保护动作,IC通过监视电池电压差来控制MOS管。普通保护板上还有电阻、电容、及辅助FUSE、PTC、NTC、ID、储存器等。保护板上的B+、B-分别接电芯正极、负极。P+、P-分别是保护板输出的正极、负极。
保护板会对电池进行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以及温度保护。
锂电池在充电时要求恒流、恒压,在充电初期,为恒流充电,随着充电过程,电压上升到一定的数值,转为恒压充电,直至电流越来越小。电池在被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电路失去控制,就会使电压超过一定的数值后继续恒流充电,电池电压也会继续上升,将会导致电池损坏或出现安全问题。当电池中有保护板时,保护板的过充保护功能将启动,并切断MOS管,禁止对电池组充电,保护电池的安全。 由于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其内部进行 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化学正反应,但在某些条件下,如 对其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将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副 反应,该副反应加剧后,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并可能产生大量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后爆炸而导 致安全问题,因此所有的锂电池都需要一个保护电路,用于 对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并在某些条件下关断 充、放电回路以防止对电池发生损害
下图为一个典型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图。
如上图所示,该保护回路由两个MOSFET(V1、V2)和一个控制IC (N1)外加一些阻容元件构成。控制IC负责监测电池电压与回路电流, 并控制两个MOSFET的栅极,MOSFET在电路中起开关作用,分别控制 着充电回路与放电回路的导通与关断,C3为延时电容,该电路具有过充 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电流保护与短路保护功能,其工作原理分析如 下:
1、正常状态
在正常状态下电路中N1的“CO”与“DO”脚都输出高电压,两个MOSFET 都处于导通状态,电池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和放电,由于MOSFET的导 通阻抗很小,通常小于30毫欧,因此其导通电阻对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小。 此状态下保护电路的消耗电流为μA级,通常小于7μA。
2、过充电保护
锂离子电池要求的充电方式为恒流/恒压,在充电初期,为恒流充电,随着充电 过程,电压会上升到4.2V(根据正极材料不同,有的电池要求恒压值为4.1V),转 为恒压充电,直至电流越来越小。 电池在被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器电路失去控制,会使电池电压超过4.2V后继续 恒流充电,此时电池电压仍会继续上升,当电池电压被充电至超过4.3V时,电池 的化学副反应将加剧,会导致电池损坏或出现安全问题。 在带有保护电路的电池中,当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4.28V(该值由控制IC 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C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2由 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了充电回路,使充电器无法再对电池进行充电,起到过 充电保护作用。而此时由于V2自带的体二极管VD2的存在,电池可以通过该二 极管对外部负载进行放电。在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超过4.28V至发出关断V2信 号之间,还有一段延时时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设为1秒左右, 以避免因干扰而造成误判断。
3、短路保护
电池在对负载放电过程中,若回路电流大到使U>0.9V(该 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控制IC则判断 为负载短路,其“DO”脚将迅速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 V1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放电回路,起到短路保护作用。 短路保护的延时时间极短,通常小于7微秒。其工作原理与 过电流保护类似,只是判断方法不同,保护延时时间也不一 样。 除了控制IC外,电路中还有一个重要元件,就是MOSFET, 它在电路中起着开关的作用,由于它直接串接在电池与外部 负载之间,因此它的导通阻抗对电池的性能有影响,当选用 的MOSFET较好时,其导通阻抗很小,电池包的内阻就小, 带载能力也强,在放电时其消耗的电能也少。
4、过电流保护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化学特性,电池生产厂家规定了其放电电流最大不能 超过2C(C=电池容量/小时),当电池超过2C电流放电时,将会导致电 池的永久性损坏或出现安全问题。 电池在对负载正常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在经过串联的2个MOSFET 时,由于MOSFET的导通阻抗,会在其两端产生一个电压,该电压值 U=I*RDS*2, RDS为单个MOSFET导通阻抗,控制IC上的“V-”脚对该电压 值进行检测,若负载因某种原因导致异常,使回路电流增大,当回路电 流大到使U>0.1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 “D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1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了放 电回路,使回路中电流为零,起到过电流保护作用。 在控制IC检测到过电流发生至发出关断V1信号之间,也有一段延时时 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为13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扰而 造成误判断。 在上述控制过程中可知,其过电流检测值大小不仅取决于控制IC的控制 值,还取决于MOSFET的导通阻抗,当MOSFET导通阻抗越大时,对同 样的控制IC,其过电流保护值越小。
5、过放电保护
电池在对外部负载放电过程中,其电压会随着放电过程逐渐降低,当电池电压降 至2.5V时,其容量已被完全放光,此时如果让电池继续对负载放电,将造成电池 的永久性损坏。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当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2.3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 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D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1由导通转为 关断,从而切断了放电回路,使电池无法再对负载进行放电,起到过放电保护作 用。而此时由于V1自带的体二极管VD1的存在,充电器可以通过该二极管对电 池进行充电。 由于在过放电保护状态下电池电压不能再降低,因此要求保护电路的消耗电流极 小,此时控制IC会进入低功耗状态,整个保护电路耗电会小于0.1μA。 在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2.3V至发出关断V1信号之间,也有一段延时时 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设为100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扰而造成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