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动车锂电池冬天工作效率不行?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31 13:22
点击量:次
第一句话:冬天电动车跑不远,是电动车的通病。
电动车平时跑个四五十公里没问题,到了冬天却只能跑二三十公里。这是普遍现象, 天气寒冷导致电池效能变低。等气温回升了,这种情况就会好转。如果要换电池,可以等气温升高后,查看或检测电池情况,再行考虑要不要换电池。
第一句话:冬天电动车跑不远,是电动车的通病。
电动车平时跑个四五十公里没问题,到了冬天却只能跑二三十公里。这是普遍现象, 天气寒冷导致电池效能变低。等气温回升了,这种情况就会好转。如果要换电池,可以等气温升高后,查看或检测电池情况,再行考虑要不要换电池。
第三句话:俗话说,女儿要娇养,电池也要娇养。
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电池容量以温度25℃为标准,温度每下降1℃,电池容量下降1%。冬天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循环能力比较低,电解液黏度增大,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在相同的充电时间里,5℃环境下充电的电量可能只有25℃环境充电电量的70%。
所以,冬天为了电动车可以跑得远,建议电池要娇养。
首先,改善充电环境。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将电池放在温暖的环境(最适宜温度25℃)中,有利于保证充足电,防止不可逆硫酸的产生,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次,可以适当延长充电时间。应在室内放置一小时以后进行充电,可以适当增加充电次数,每次充电最好不要超过10个小时,4-10小时为宜。
每当进入秋冬季节,很多电动车用户都会发现,自己电动车的电池续航里程似乎和夏天相比出现了严重的缩水,于是很多人便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使用的电池出现了故障。事实上,很多用户的电池并没有出现故障,而是低温惹的祸
冬季电动车电池性能会出现严重下降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车采用的还是铅酸电池,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为车辆提供电力,但是电池性能与环境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有数据显示,当电池容量以25℃为标准时,环境温度每下降一度,电池的容量将随之缩水1%。
如果夏天城市的环境温度在35℃,而冬季气温低于-5℃,那么由温度变化造成的容量损失便达到了40%(根据上述结论大致计算)。另外,由于环境温度降低,电池内部电解液的离子运动阻力也随之增大(可以理解为电解液流动性降低),充电也将会受到影响,充电量可能仅相当于夏季的70%,两者相乘,冬季电动车续航缩水一半也就再正常不过。
既然冬季电池性能会出现缩水,那么我们在冬季使用电动车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用户更应该做到勤充电,用后即充,避免过度放电损伤电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冬季骑行时应尽量避免电池大电流方面,所以急加速、强上坡、大载重在冬季应该尽量避免。
其次,有条件的用户可以尽量选择在室内温暖的环境中充电,避免因低温对充电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室内充电的用户,我们可以尽量选择在一天当中较为温暖的时间段进行充电。
街边快充站在很多情况下虽然能够解燃眉之急,但是它们对电池的损伤也是非常严重。所以在冬季,用户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街边的快充站为车辆充电,避免因电池析出气体造成鼓包的现象发生。
最后,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电动车能不能跑得远,跟大家平时的骑行习惯有很大关系。如下坡的时候,可以提前断电滑行减速;在即将遇到红绿灯的时候提前进入滑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刹车;减少载人骑行或上坡骑行的次数……这些都能有效节省电动车电量。
最后,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电动车能不能跑得远,跟大家平时的骑行习惯有很大关系。如下坡的时候,可以提前断电滑行减速;在即将遇到红绿灯的时候提前进入滑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刹车;减少载人骑行或上坡骑行的次数……这些都能有效节省电动车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