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动车电池冬天续航会缩短?到夏天还能自动恢复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02 21:09
点击量:次
冬天气温低,铅酸电池储电量减少是正常现象,与电池质量无关,用户不要盲目更换电池。
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外加端电压的作用,正极集流体附近的电子在电场驱动下向负极运动,到达负极后,与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结合,形成局部电中性存放在石墨间隙中;消耗了部分锂离子的负极表面,锂离子浓度变低,正极与负极之间形成离子浓度差。在浓差驱动下,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从材料内部向正极表面运动,并沿着电解质,穿过隔膜,来到负极表面;进一步在电势驱动作用下,穿过SEI膜,向负极材料深处扩散,与从外电路过来的电子相遇,局部显示电中性滞留在负极材料内部。放电过程则刚好相反,包含负载的回路闭合后,放电过程开始于电子从负极集流体流出,通过外电路到达正极;终于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与外电路过来的电子结合。
负极石墨为层状结构,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的方式,在不同类型的锂离子中没有太大差异。不同正极材料,其晶格结构存在不同,充放电过程中的锂离子扩散进出,过程略有不同。
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想要从负极来到正极,需要在一些动力的驱动下克服一些阻力才能实现。这些阻力包括,从负极结构中扩散出来要克服负极SEI膜阻抗;沿着电解液扩散需要克服电解液传导阻抗;穿越正负极之间的隔膜,需要克服隔膜阻抗;从电解液进入正极,需要克服正极SEI膜(这个膜的结构不是特别明显)和材料内部扩散阻抗。
那么锂离子克服这些阻力的动力哪里来?一方面来自于正负极材料电势差,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的势能差越大,电池表现出来的开路电压越高,电池存储的能量也就越多,这个属性也是电池能够放电的基本动力;另一方面,电解液中不同位置离子浓度的不同,驱动离子从高浓度位置向低浓度位置运动,所谓浓差驱动。
这样看来,只要我们明确,低温是怎样影响这些阻力和动力的,就能理解低温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是怎么起作用的。
正极材料活性物质,温度越低,其活性越差,对外表现出电势降低;正极锂离子在材料内部通道中的扩散越困难,表现出阻抗增加;负极表面的SEI膜,是电解液与负极材料初次接触时候形成的一层钝化膜,它的存在保护了负极材料不会被电解液进一步腐蚀,同时又能允许锂离子进入和脱出。当温度降低,锂离子通过SEI膜也变得困难,表现为阻抗增加;电解液的活性,在低温下同样变差,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能力降低。带电离子的移动速率,宏观上的表现就是电流值的大小。回想一下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流过导体任意截面的电量。联系到电荷移动速率与电流的关系,低温使得电解液通过电流的能力降低了。而对电荷移动的阻碍,则表现为回路阻抗。温度下降,电解液阻抗上升。
整体上看,在锂电池这个体系里,电荷移动的不顺畅,既表现为电势降低,同时又表现为阻抗升高。电势或者说电池的开路电压,在一定温度下,与电池内部容纳的能量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那么电势下降显示了电池内电能的减少。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电动自行车90%用的都是铅酸电池,随着气温的下降,铅酸蓄电池里各种物质的活性会降低,蓄电能力也随之变差。
温度在25℃左右时,铅酸蓄电池可正常蓄电,能最大限度地放电;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铅酸蓄电池储存的电量会减少20%。0℃以下时,储存的电量会减少30%甚至更多。所以,即便是新买的电动车,有的冬天也会出现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一般电动车电池最佳的充电环境温度是25℃,家里有暖气的居民最好能把电动车或电动车电池放在室内充电,以增强电池的蓄电能力,延长行驶路程。
此外,急刹车、重新启动所消耗的电量是正常行车过程中的好几倍,为了减少冬天的电量消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刹车和重新启动。
长期快速充电也会缩短蓄电池寿命。电动车电池正常充电的输入电压为50伏,一般完成充电需要10个小时,而快速充电的输入电压能达到400伏,半个小时就能把电池充满。偶尔使用一次快速充电器没有问题,经常快充则会缩短普通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