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特斯拉在国内不可复制?电池技术路线不同是根本原因
我并不是否认特斯拉用NCA正极,我是想说的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突出了能量密度后带来的问题,因此我不是特斯拉的发发烧友。选择任何材料都有其考虑重点。特斯拉更重要的选择了合适的消费对象,对于人来说多花几十万换得支持环保美誉是值得的。所以我们不可能走特斯拉路线。
10年前比亚迪就开始汽车电池的研究,选择了相对安全性能较好的磷酸铁锂,现在看来是对的,如果冒险用能量密度更高的而安全性能较差的其他材料,出现一次事故,则葬送了锂电池在汽车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考虑利润,现在怎么电池成本降下来,提高销量是重要任务,既然特斯拉对准富人,我们只能对准普通老百姓。
关于续航里程:我到东莞开会均是比亚迪纯电动车接送。
美加州州长乘e6抵深,携手比亚迪在美推广电动车,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乘坐比亚迪纯电动e6从广州抵达鹏城,与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会面,并访问国内新能源领军企业比亚迪,共谋在美推广电动车事宜;从广州到深圳,加州州长全程电动车出行。
解读特斯拉松下结盟:能否逃脱博世三星厄运
也许是拥有了足够多的“互联网思维”,艾伦·马斯克的讲故事能力肯定会让汽车业同行望尘莫及。每当有人预言特斯拉未来黯淡时,他总是能适时站出来讲个新故事来蛊惑投资者的想法,现在制造业巨头松下就要成为这个故事的新配角。
松下在去年11月刚刚赢得特斯拉未来四年价值接近70亿美元的锂电池订单。最近《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松下将考虑对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GIGA Factory”进行10亿美元的投资。
看上去,没有什么比松下这样的巨头与创新者特斯拉合作更激动人心的了。它是在IT制造业有着丰富研发和生产经验的传统大公司,现在它不仅仅是个供应商。
这个故事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在成本上就能够所有突破。因为电动车成本的核心问题还是电池,一方面建设超级电池工厂可以解决产能瓶颈;同时,产能的增加还可以分摊单位电池成本。
不过,鼎鼎大名的电池制造商加入到电动车产业链中可不是新鲜事,LG与雷诺、博世和三星在电动车电池方面都有过合作。但这种做法依然对资本市场有用,特斯拉股价单日超过14%的涨幅便是明证。